年初之时,赵泰便有意巡视位于海州的火器作坊,可因为史宅之挑衅,赵泰只能结束巡视,前往涟水应对史宅之。 如今南宋步步紧逼,山东在国力上与南宋相差甚远。 若是只有南宋一个对手,赵泰倒是没有什么顾虑,以齐军的实力,赵泰能和南宋拼一拼。 可是,这天下间还有蒙古这个庞然巨物,就守在赵泰身后。 若是赵泰与南宋交战,不能迅速击败南宋,或者取得惨胜,必会让蒙古渔翁得利。 虽说宋军战力低下,但毕竟人数众多。 他们能够挡住蒙古数次进攻,坚持数十年不倒,齐军想要以比较小的代价,迅速取得胜利,还是比较困难的。 五月间,在南宋增兵淮南,派遣使者索要战船和宋军俘虏之际,赵泰离开涟水,抵达海州,直接就去了火器工坊。 打造兵器,耗费最多的材料,便是精铁。 铁块沉重,运输不便,所以冶炼和锻造,最好是设在靠近矿区之处,或者是交通便利之所。 如今天下,北方主要是农业,采矿和冶炼都不行,赵泰想在山东开矿,可是没有人才,所以所需精铁,都得向南宋购买。 为了运输方便,齐军的冶炼工坊,兵器作坊都集中在海州一地。 赵泰离开涟水后,领着一群人来到海州,隔着老远就看见,规划的园区内耸立着好几个巨大的烟囱,一道道的烟柱从里面滚滚冒出。 】 这时赵泰来到工坊群外,军器局主事汪承顺,早早在外恭候。 “得知大王来巡视,臣特意在此恭候大王。”汪承顺上前,为赵泰拉住马缰。 赵泰翻身下马,微笑道:“那你就带着孤,去看看火器工坊吧!” 南宋兵马众多,城池坚固,齐军兵力和国力都不及南宋的情况下,要打出势如破竹,打出闪击战的效果,必须在军事装备上取得压倒性的优势。 南宋在冷兵器上的建树,可以说已经抵达巅峰,无论是步人甲,还是神臂弓,都是巅峰之作,齐军只能望其项背。 因此赵泰认为,他取胜的关键,只能是火器。 汪承顺听说赵泰要视察火器工坊,脸上露出难色,赵泰敏锐察觉,不禁询问:“火器工坊又出事呢?” 汪承顺只能如实禀报,“臣还来不及禀报,就在几天前,火器坊试射火器时发生事故,炸死了两名工匠。” 其实在赵泰建立火器坊开始,火器坊内便事故不断,前前后后已经有十多人丧命,数十人伤残。 这导致火器工坊的工匠士气低迷,其它作坊的工匠,都不愿意转到火器坊,使得火器坊人手一直处于短缺状态。 赵泰听说又发生事故,可还是道:“带孤过去。” 当下人一行人进入厂区,穿过冶炼、锻造、兵器、火药等各个工坊,最后抵达火器坊。 火药出现后,宋、金、蒙都在战争中开始使用火药,宋军更是拥有蒺梨火球、霹雳火球、烟球、毒药烟球、铁嘴火鹞、竹火鹞、火箭、突火枪等多种火器。 赵泰建立火器作坊时,麾下其实没有能够制造火器的工匠,不过好在现在的火器很原始,很简单,派遣其它工匠制造起来并不困难。 整个火器坊,包括粗铁精炼,火器制造,以及试射的靶场,所以占地很广。 南宋的火器名头很响,不过在战场上用处不大,赵泰没打算制造。 他在设立火器坊之初,便只给了火器坊三个任务,继续制造震天雷,以及制造火铳,制造火炮。 在赵泰看来,制造火铳和火炮都不是什么难事,南宋已经制造出突火枪,工匠只需要将竹子换成铁,就可以造成原始的火铳。 至于火炮,那不过是大号的火铳罢了。 这时进入火器坊,汪承顺便指着忙碌的工匠道:“大王,现在工坊每月制造震天雷的数目已经稳定。另外,火铳已经通过初步测试。” 汪承顺将赵泰带到一处,几个工匠正将脱模的火铳取出,然后锉掉尖锐凸起,并装上木柄。 赵泰随手拿起一个火铳,进行观察,发现他与突火枪的区别,就是将竹筒换成了铁统,“这东西会炸膛吗?” 汪承顺道:“一开始也炸膛,后来工匠不断改进,加厚铳壁,才定型成现在的样子。” 赵泰竖起来观察,发现铳壁果然很厚,铳口比突火枪要小很多,于是皱眉道:“这火铳口径这么小,应该装不了多少火药,威力也不大吧!” 汪承顺没想到赵泰一看就能发现问题,尴尬道:“大王英明,威力确实一般,不过好在声音很大,声势极为骇人。” 赵泰眉头紧锁,“威力小,能不能加长铳身?” 汪承顺道:“加长倒是能够加长,只是如此一来,火铳就太过笨重,士卒很难单手持握。” 赵泰想了想,他让火器坊制造火铳,主要有两个目的,便是对付蒙古的重骑和宋军的重步兵。 这两个兵种,都是身穿重甲,刀箭难伤,一般的弓箭射过去,只是挠痒,就算是大弩,也难以一击毙命,只能靠钝器勐砸,才能敲死他们。 因此赵泰对火铳的要求,不仅是声势骇人,还要能够近距离破甲。 现在齐军的工艺,造不出长管鸟铳,可明初的火铳,碗口铳应该没有问题。 赵泰提出建议,“火铳是否炸膛,取决于制造的材料,以及填装的药量。火铳的威力,则取决于用药,火铳口径,以及铳管长度。火器工坊要继续进行改进和试验,火铳十五步,能够击穿重甲,才算合格。明白吗?” 汪承顺当即行礼,“臣明白!” 赵泰微微颔首,“去看看火炮!” 汪承顺这次直接将赵泰领到试炮场,边走边介绍道:“前些天工坊铸造十门样炮,不过在试射中,已经炸了五门,眼下还有五门。” 赵泰一听炸了一半,这样的火炮哪个军队敢用,不禁问道:“找出炸膛的原因没有?” 汪承顺道:“还是老问题,铸炮材料和工艺有问题。” 赵泰问道:“可有解决办法!” 汪承顺道:“有个工匠,提出了两种解决办法。” 赵泰颇感兴趣,“什么办法?” 汪承顺道:“第一种是换材料,用铜来试一试。第二种是在铁炮的炮身再裹几环精铁,来加固炮身。” 赵泰闻言反应过来,早期的火炮好像都是铜炮,并不是铁炮,于是停下脚步,“把那个工匠叫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