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自此迈入“真正市场化”的阶段。
3仓记得,自己的小姑父以前在县电力局工作的时候,因为他是城北的本地居民,下了班可以回家。
但是那些家在农村,甚至是外地的职工,要么投亲靠友找地方借住,要么租房居住。
单位倒是有两栋筒子楼,但也是领导层们在居住,底层的职工连住筒子楼的资格都轮不上。
毕竟,以前的时候各个单位都面临住房紧张的情况。
城镇人均居住面积不足4平方米,缺房者占城市人口总数将近1半。
就像电力局那么好的单位,领导层们住的筒子楼也很简陋。
往往1家好几口最多住两个房间,那已经就很奢侈了。
1个小小的十来平米的房间,兼具卧室、客厅、餐厅等各种功能。
做饭都是在走廊里支起炉灶,洗漱便溺,以及取水,都要去走廊中间的公共水房去进行。
对于单位上的人来说,几乎人人皆渴望可以拥有1所独属于自己的房子。
当然,后来小姑的厂子迁到沪海新区,小姑父的工作关系也调了过来。
虽然沪海的住房条件比县城的住房更紧张,但是小姑有钱啊。
她想买什么样的房子买不起!
我国的住房商品化其实开始得很早,只是因为受经济发展所限,商品化1直没实行起来。
以前的时候,能买得起商品房的人只有两种。
1是自己在外做生意的有钱人,比方说小姑。
如果不是沾了小姑的光,住上了大房子,大概小姑父在沪海的电力单位连筒子楼都轮不上。
第2种就是来自香港的生意人,财大气粗,能买得起房。
普通职工想都不会想,因为1处房子动辄几万元,上班族谁家能拿得出这么多钱!
那些单位职工,就是只能在工作岗位上苦熬。
熬资历,熬单位有钱了能建宿舍楼。
但是,即使熬到分到了房子,同样会收到诸多限制。
你在房子所属单位工作期间,房子归你所有。
哪怕退休,也可继续居住至你死亡。
如果你离开了该单位,单位会收回房屋使用权,你只能自己另外解决住房问题。
你的孩子拥有继承职工名额的权利,同时可以继承房子的使用权。
但倘若你的孩子没有继承职工名额,也就是说,没能接上班,等你去世后,单位收回房子。
再分配给下1户单位职工使用,你的孩子另外找房居住。
总体来说,就是单位分配的公有住房,房主仅有使用权利,没有所有权和支配权。
假如家中人口太多,需要更换大房子,那途径几乎只有1条,即努力升职。
理由很简单,房子分配的面积大小同职位相关。
当然,单位效益好点的,可能比单位效益差的要高上1个级别。
3仓曾经陪同衣锦还乡的小姑父,回到东昌跟电业公司原来的老同事1块儿吃过饭。
谈论过住房的问题。
那位老同事现在也已经是电业公司的中层干部。
电业公司毕竟是电老虎,有钱,这几年建了不少职工楼。
公司建了新楼,当然是高层领导优先搬进去居住。
他们原来居住的老宿舍楼腾出来,高层领导之后的中层干部就可以搬进去了。
这位中层当初从筒子楼搬进高层领导们腾出来的老楼的时候,那个兴奋就别提了。
因为,这是1处真正像个家的房子。
有独立的卫生间,厨房,卧室,还有1间可以做客厅。
虽然房子很旧了,也很狭小,但麻雀虽小5脏俱全,什么都有了。
做饭有专门的地方了,上厕所再也不用大半夜穿过大半个走廊。
而且电业公司那几年所有职工用电免费,家家户户连电表都没有,让其他单位的人羡慕死了。
宿舍楼的平方虽小,但是热电供暖,冬天屋里穿半袖还热得出汗。
厕所里可以无限地放热电的热水,泡热水澡把人烫熟都不用花1分钱。
过几年电业公司又建新的宿舍楼,这位中层于是又论资排辈,把这套老破小扔给排在自己后面的职工。
而他则又搬进了高层领导们腾出来的半新不旧的,平方更大,更宽敞的职工楼。
房改以前的住房情况基本就是这样。
小姑父在县电力局以前那位老同事,现在的电业公司的中层干部,虽然生活在小县城,但在居住条件来说,也算苦尽甘来。
而且比起沪海同行业的职工来说,那位中层真的算是很幸福了。
因为沪海发展得快,但人口基数大,发展得再快,建房速度在短时间之内也解决不了广大职工的住房问题。
加之这个城市又是沿海又是有江的,地皮总共就那么多,想建更多的房子也没地方建。
所以沪海人的住房条件,跟他们超高的心气成了绝对的反比。
想到这里,3仓心里基本上透亮了。
看来,自己的婚姻,就着落在房改这件事上了。
因为他知道,从上个月开始房改,全国震动。
城镇职工1方面为房子即将为自己全面拥有而兴奋,同时更为手里拿不出那么多钱把房子买下而犯愁。
可以想象得到,此时此刻萍萍的爸妈肯定也面临这样严峻的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