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皇城司查到的消息,宁复与一个王贵的商人在城西买下大批的石炭, 开了一个作坊, 招收了大批的灾民干活,并且还包三餐,城中的灾民自然是争相前往。”
童贯再次禀报道。
“石炭?他要那些东西做什么?”
赵煦不解的问题。
“官家有所不知,现在天气冷了,无论是木炭还是石炭,都开始涨价了,清平伯也许是想趁这个机会大赚一笔。”
童贯再次道。
“仅仅只是为了赚钱?”
赵煦却有点不太相信,因为在他的印象中,宁复可不是一个贪财的人,更何况宁复好像也不缺钱。
“奴婢也觉得奇怪,不过最近清平伯的确经常往城西的炭场跑,而且与那个商人王贵也来往密切。”
童贯和宁复虽然关系不错,但在这种大是大非上,他肯定还是站在赵煦这边。
“准备车马,朕要出宫亲自去城西看一下!”
只见赵煦沉思良久之后,忽然站起来吩咐道。
“官家,城西都是灾民,您若去那里,会不会……”
童贯听后却是大吃一惊,当即就想劝赵煦打消主意。
不过没等童贯把话说完,就被赵煦挥手打断道:“没什么可担心的,灾民去城西只是为了温饱,宁复也经常去那里,想必也没什么危险!”
看到赵煦去意已决,童贯也不敢再劝,只得让人准备好马车,他与赵煦一起换上便装出宫。
其实赵煦之所以想去城西,并不仅仅是为了灾民的事,他也想趁着这个机会,出宫散散心,毕竟这段时间的烦心事实在太多了。
“最近武学那边怎么样了?”
马车出了皇城,赵煦向童贯再次问道。
“武学那边一切正常,种谊与折克行加入后,武学的操练进入正轨,学生们的进步也很大,皇城司的探子都说武学大有前途。”
童贯立刻回答道。
武学这么重要的机构,赵煦当然十分重视,甚至在武学招收的学生中,就有皇城司的探子,倒不是不相信宁复,而是赵煦需要时刻把握武学的动向。
“宁复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赵煦再次感叹道。
也正是出于对宁复的重视,所以才他愿意亲自出城,查看一下城西的情况。
“对了,明年辽皇登基四十周年,进行要派使团前去庆贺,你觉得宁复怎么样?”
赵煦忽然向童贯问道。
“这个……奴婢不敢妄言!”
童贯却十分知趣的道,他是个宦官,本来就不应该在这种事上发表意见。
“无妨,你有什么就说什么!”
赵煦却摆了摆手道。
“以奴婢的浅薄之见,清平伯机敏过人,的确是出使辽国的最佳人选!”
童贯终于仗着胆子道。
“你倒是和朕想的一样,不过使团除了正使之外,还需要一个副使!”
赵煦说到这里时,也抬头看向童贯。
这让童贯一下子苦了脸,随后小心翼翼的问道:“官家您不会是想让奴婢去吧?”
“没错,朕觉得你和宁复的关系不错,而且又是朕身边的人,也是时候派出去历练一下了!”
赵煦笑呵呵的道,这件事他已经考虑很久了,越想越觉得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