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韩信接得探报,称陈余据住井陉口,绵延数里下寨,约有八万军马。
韩信素知井陉口险要,未便轻进。距井陉口约三十里外,停兵下寨,遣斥候探马继续往探,再决定如何进兵。
井陉口是太行山有名的八大隘口之一,在井陉县的井陉山上,因其地四面高,中部低,下如井,所以称为井陉,是太行山进入华北平原的重要关隘。
《吕氏春秋》、《淮南子》称“井陉”为天下九塞之一,又称土门关。
井陉关外,有一条长约上百里的狭窄驿道,易守难攻,不利于大部队展开行动。
陈余熟悉这里的地理环境,听说韩信领军前来,就命军先期扼守住井陉口,居高临下,以逸待劳。
况且,陈余手下兵多将广,有八万之众,无论是地利,还是军队数量,都较韩信处于优势。
这是一场势不均力不敌,相差悬殊的对抗。
尤其秦军是进攻的一方,这样的仗,换任何一个将领,大多会一筹莫展,或者知难而退。
现在,摆在秦军统帅韩信面前的,就是这样一个局面。
雪上加霜甚至令韩信后怕的是,陈余不仅人数多,占据地利,而且手下还有足智多谋的部将。
这个部将名叫李左车。
李左车是赵国时期的四大名将李牧之孙。赵国复立,被赵歇邀请出山,封为广武君。
巨鹿之败时,李左车奉命去燕国出使,未在军中。
待陈余起事后,再次请到军中为将。
李左车秉承李牧家传,不仅打仗厉害,而且很有战术头脑。
李左车向陈余认真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后,说道:
“韩信越过黄河,实施外线作战,荡平魏地俘虏了魏王豹,刚刚又斩了夏说,现在乘胜来攻,士气旺盛,其锋不可挡。”
“鉴于此,我们必须暂时避开秦军的锋芒,先想办法消磨秦军的锐气。”
陈余看着李左车问:“怎么消磨?”
李左车指着舆图上井陉关外的崎岖山岭道:
“秦军离开秦地渐远,虽然其锋芒正盛,但却有个致命的弱点。”
“秦军的粮草必须从千里以外运送过来,补给困难。据斥候探马报,秦军现在只能临时砍柴割草烧火做饭,军队经常吃不饱,士兵们面带饥色。”
“眼下井陉这条道路,容不下两辆战车并行,骑兵也不能排成行列,秦军行进的军队迤逦数十里,运粮食的队伍势必远远地落到后边。”
“所以,末将的建议是,由末将带领三万奇兵从小道出击,夺取秦军的辎重,切断韩信的粮道。”
“而您只需统率主力深沟高垒,坚壁不战,与韩信军周旋相持。”
“只要坚持这一战法,使得韩信求战不得,后退无路,而秦军在荒山野岭间,什么东西也抢掠不到,用不了十天,秦军粮尽,军心必乱。”
“那时,您再挥军攻击,末将在秦军的退路上埋伏截击,这样的话,韩信的人头就可送到您的帐下了。”
“而如果我们与秦军对攻,末将担心韩信的诡计,那时,我们很可能被秦军打败。”
深谙儒学的陈余,耐着性子听完了李左车的建议,随即答道:
“广武君的建议虽好,但却不足取,正所谓的‘义兵不用诈谋奇计’。”
“秦军侵略赵境,实属不义之兵;而我们是正义的防守方,以不义伐正义,焉有不败之理。”
“韩信兵不过三万五千,竟跋涉千里来进攻我们,军卒已经疲惫至极。兵疲且少,对抗我们八万有备之师,岂不是自寻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