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上锅蒸的时间并不短,是以粉蒸肉蒸的很是软烂,对于像奶奶这样牙口不好的老人,庄柳也十分有信心她能咬得动。
“柳丫头,这粉蒸肉你是怎么琢磨出来的?怪好吃的。吃了那么多年猪肉,老太婆我还是头一回吃着这样的做法。”武老太太说着便又夹了一筷子到碗里。
“这都是我以前闲着在家没事儿琢磨出来的,奶奶你吃着好吃就行,这里还多着呢!”
她做的确实不少,两斤五花肉全给做了,还连带着猪蹄上的一点肘子肉。瞧着她俩肯定吃不完,庄柳想起了武宁,当下便从厨房里拿出个干净的碗来捡了大半碗,“奶奶,这么些肉咱俩吃不完,我给武宁哥留点,让他也尝尝。”
武老太太点点头,宁哥儿有这么个想着他的媳妇儿在,她就不用操那么多心了。
进厨房放好给武宁留的肉后,庄柳回到饭桌上,从笼屉底夹起两块红薯到自己碗里,她老早就想着这口吃的了。
红薯早已蒸的软烂,上层肥肉的油润在高温的作用下早已与之融为一体。一口下去,红薯的软糯香甜充斥在庄柳唇齿之间,让她觉得生活是如此美好。
“奶奶,你尝尝红薯的味道,我感觉红薯也很好吃。”庄柳说着,又重新拿了一双筷子帮老人夹些红薯放进碗里。红薯蒸的时间太长了,筷子刚夹起来就碎了,庄柳就没有给武宁留。
一顿饭吃到最后,粉蒸肉一口没剩,全叫两人给吃光了。庄柳留意着发现老人吃的粉蒸肉应该比她还多,奶奶今天的胃口很大呀!
有人喜欢吃你做的食物说明你做的好吃,可同时她又有些担心:奶奶平常吃不了这么多饭,今天吃的有些多了,老人的消化功能一般都不是很好,她怕奶奶一会儿肚子再撑得难受得慌。
于是收拾完碗筷后后,即使庄柳见奶奶已经在躺椅上舒服地躺着晒太阳,也硬是拉着武老太太起来,说是让她陪自己出去走一圈。
“奶奶,你没听人说过‘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嘛!才吃完饭就躺着不好,饭后要走一会儿才好消化,这样对身体好。”庄柳挽着老人的手絮絮叨叨地说着。
武老太太也有耐心,知道自家孙媳妇是为她着想,便也都听她的,说什么自己便应和着什么,一时之间气氛倒也是其乐融融。
正是四月出头的时候,田里的小麦已经抽穗。从路边向远处望去,满眼都是绿油油的一片,在庄柳看来,这是最美好不过的风景,多看上两眼仿佛自己整个人都被净化了一样。
她便沉醉在这样的闲适里,和身旁的老人慢慢地走着。
两人散完步回来后,见奶奶面有疲色,庄柳便连忙让老人回屋上床歇着。想想也是,奶奶自从早上起来后又是帮她卖豆腐又是帮忙烧火做饭的,也没怎么闲着,自己刚才还要拉着人家散步——虽然说自我感觉是为奶奶好,可她忘了老人今天上午的活动量对于她这个岁数的人来说已经不算小了。
她以后得要注意些不能让老人累太狠了,今天确实是她大意了。
这样想着,庄柳见时辰还早,她也有些困乏,便也到屋里去睡了个午觉。
醒来后,和在门口坐着跟人聊天的奶奶打了个招呼,见老人气色已经恢复,庄柳便放下心来,慢慢踱着步走去“吴记饭馆”了。
这“吴记饭馆”便是吴通吴大哥的产业,打从跟着武宁到这康宁镇上以来,她就没怎么出去逛过,顶多就是在这儿周围买些菜什么的,离家再远些的地方她也没去瞧过。主要是自己在现代时就不喜欢出去玩,到了这里心里也是想着在什么地方过不是过,就没有那么大的好奇心,所以她对这镇上的一些情况还不是太了解。
上午吴大哥和她说过自家饭馆地址后,她便提前跟秀兰姐打听了一下,才知道“吴记饭馆”是这康宁镇上数得着的饭馆。
“不过那都是以前的事儿了,柳妹。在我应闺女的时候,‘吴记饭馆’还是很红火的,我每次路过那里,总能看见里面坐满了人,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最近几年这个饭馆好像没什么人去了。”
这是秀兰姐跟她说的原话。
庄柳听了没吭声,一般来说人们去饭馆就是去吃饭的。去的人少了,那基本上就说明这饭馆里的饭菜可能差点意思。
虽然并不排除“酒香也怕巷子深”,但按照秀兰姐说的话,这“吴记饭馆”以前看样子也是出过名,被人们知道过的。
那么如此一来,吴大哥家饭馆现在没落的原因就不是因为它不被人所熟知。
大家都知道这个饭馆,却又不愿意去这儿吃饭。这样的话,这个饭馆要不然就是经营方式有问题,要不然就是里面的饭菜太过难吃。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对于庄柳来说,她如果想要和吴大哥签的订单能够更长久些的话,这都不是什么好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