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局观的人,往往是看问题最透彻的人。
张良缓缓进殿,风轻云淡一般走到刘邦面前行礼,刘邦点了点头作为回应,对于张良,刘邦不仅仅是信任,更多的是尊重。如果说萧何的特点是细致周全的话,那么张良就是聪明睿智,而且是接近于“聪明绝顶”的那种类型。
一、人物背景
张良,字子房,战国末年韩国人,他的籍贯目前没有统一意见,一种说法是颍川城父(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人,另一说沛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据史书记载,张良长相俊美,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典型的大帅哥,而且还出身于贵族世家,爷爷张开地,曾经连任战国时韩国三朝的宰相;父亲张平,继任韩国二朝的宰相,张良是正经的“官三代”。在韩悼惠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50年),张良父亲去世,在张平死后二十年(公元前230年),秦始皇启动统一大业,第一个就拿韩国开刀,韩国成为第一个被灭掉的战国七雄。由于张良当时还年轻,还没到参加工作的时候,也就没有成为韩国朝廷的公务员。但是毕竟是贵族人家,哪怕韩国被灭国后,张良家里还有私人武装三百人。张良的弟弟死后,他都没给办葬礼,而是将全部家财都投入反秦事业,征求刺客刺杀秦始皇,为韩国报仇。
二、博浪沙的大锤
张良找了一个大力士,为他打制一只重达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锤,然后,到处派人打探情报,搜集秦始皇巡视全国的行踪。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制定了详细的礼仪规定,其中按照君臣车辇规定,天子乘六驾,即秦始皇所乘车辇需要由六匹马拉车,而其他大臣最多只能用四匹马拉车,毕竟在没有内燃机的年代,多少匹马拉车就是正经的多少“马力”,六匹马拉车相当于现在的劳斯莱斯最顶级轿车,那是绝对拉风。而张良的刺杀目标是六驾的马车,为此,大力士反复模拟练习,练就了“一锤离手,车驾没有”的绝技,准备随时送秦始皇上路。
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再次东巡,张良很快得知这个重要情报,在车队即将到达阳武县(今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的东半部)之前,张良带着手下还有大力士,提前埋伏在到阳武县的必经之地——博浪沙。等了没多久,就看到远处尘土飞扬,一个由三十六辆构成的庞大车队,从西边向博浪沙行进,前面是士兵鸣锣开道,紧跟着是骑兵清场,手持黑色旌旗的仪仗队走在最前面,而车队两边则是地方大小官员随驾,那场面叫一个壮观。见到这样的情景,张良确定这一定是秦始皇的车队。但是,问题来了,就是所有马车全是四匹马,根本分不清哪一辆是秦始皇的座驾,只能远远看到车队最中间的那辆车最豪华。本着领导的一定是最好的的原则,张良命令大力士向最豪华的车扔铁锤,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锤普通炮弹一样,一下子就把车架砸了个粉碎,车里坐的人到场毙命,现场顿时一片混乱。张良以为得手了,趁乱钻入芦苇丛中,逃离了作案现场,但是力士是否逃生则没有任何记载。
然而,张良高兴的太早了,他盯上的那辆车是备用车辆,由于秦始皇多次遇刺,早就有预防准备,提前把所有车辇都换成四驾,而且平时还经常调换,鸡贼得很,张良自然很难判断哪辆车中是秦始皇,只是苦了那个坐豪华车的倒霉蛋,平白无故被天降铁锤给带走了,着实有些冤,这件事还搞出来一个成语——“误中副车”(现在常用来表示,做事情仅找到次要目标,没有找到真正目标)。秦始皇幸免于难,逃过一劫,他对这事儿特别生气,下令全国缉捕刺客,但是由于没找到任何线索,现场也没有监控视频,根本无从查起,张良因此能够“逍遥法外”,后来这事儿也只能是不了了之。古博浪沙这地方,也因为张良刺秦从此闻名遐迩,至今还有遗迹,就在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
三、偶遇奇人
启动逃跑模式的张良,没有了富家公子的做派,生活质量也下降了很多,但毕竟刺杀秦始皇的名声在外,道上的朋友们还是很给面子的,勉强维持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一天,张良百无聊赖地闲逛,溜达到了沂水圯桥头(位于今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古邳镇),结果遇到了一个穿着破烂的老头。这个老头走到张良身边的时候,故意把鞋脱下来,甩到了桥底下,然后,这老头还特别厚颜无耻地对着张良说:“你这小子,下去给我捡鞋捡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