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各军作战的检验情况来看,日本人在我军的火炮面前根本没有一丝的抵抗能力,但是。”
唐峥在张煌面前总结着两个多月的作战经验,虽然此战前后从安芸、周防、长门、伊予等地掳回了近五万名倭奴并收获了相当一部分兵甲、铁器、耕牛和稻麦,但是对于东海军的作战能力,他这个主帅也不能一味的进行掩饰,毕竟实力数倍于己的蒙胡大军转过年来就要袭来。
“但是,就目前来看,各军的一丈长枪利守不利攻,尤其是在追击时,即不能保持队形的完整,也不能保证追击的速度。”
“那怎么改,大都督府是否已经有了方略?”
使用一丈长枪是当初张煌的一力主张,不过既然几番实战检验下来的情况都并不理想,张煌倒也从善如流,并不会因为要保全自己的脸面而致使东海马步军的战力止步不前。
“臣和唐大人以及抚军司的郭大人商议过,”赵彬接口着。“第一,我军几次作战光上好的蒙古战马就收获了两万五千匹,因此完全可以增加骑军的数量,至少先按主上当初的设计将武骑军编练为骑马步军。”
“可以。”
张煌想了想点点头,骠骑军和跷骑军现在已经按一人双马配置了,但两个军也加起来也不过三千多合格的骑手,因此装备一支具有足够机动性的龙骑兵也成了当务之急。
“不过一支武骑军恐怕不足,孤以为再建一支飞骑军如何。”
对此两名马步军的将领当然是大喜过望,但兵源暂时还有问题。
“就先从其余各军中抽调精干充实,至于各军的不足,日后再徐徐增补吧。”说到这,张煌脸上露出一丝古怪。“不过卿等也用不着等太久,蒙胡不是为东海准备了三十万新移民吗?”
“主上说的极是。”
两位马步军主官哑然失笑,的确,要是东海自己组织移民的话至少需要五年左右的时间,但忽必烈一声令下,东海只要准备好容纳三十万人的俘虏营就万全了。
“除了编练骑马步军以外,”赔笑了几声之后,赵彬继续着。“臣等以为应该增加各军中的炮队数目,至少每军要再增加一到两个。”
增加炮队听上去是为了增强各军的战力,但这个要求却极不简单,要知道目前每个步军都只有一个炮队,而增加一到两个炮队非但意味着军一级的兵力要扩大到三千五百人左右,更重要的一点,这就将跟水军方面争夺兵工处铸造的火炮份额。
“水军接下来是要挑大梁的。”张煌权衡了一下。“姑且先等一等再说。”
看着有些失望的两个人,张煌摆摆手,透露了一个小秘密给两人知晓。
“兵工处正在试验用青铜铸炮。”
东海缺锡,之前一直使用红铜铸炮,这不但增加财政上的损耗,而且炮的寿命和承受膛压也极其不足,而兵工处也曾试验过用掺入倭铅(注:即金属锌)的黄铜,但最终还是得到了以锡青铜是最佳炮材的结论,由此,锡锭也成了福江港一大进口品。
“而且新炮将优先调拨水军方面,到时候水军裁撤下来的火炮自然会交给马步军使用的。”
“那也只好如此了。”
唐峥颇为无奈的跟赵彬对视一眼,不过有的列装总比没的列装好,再说了,水军的火炮都是三寸的大口径,绝非目前马步军的二寸炮可比,若是真的轮换过来,马步军的实力一样能有所提高。
“第三,臣等认为要将现在使用的一丈长枪缩短,其实五尺就可以了。”
短枪自然比长枪灵活,更何况五尺枪其实也不短了。
“另外,臣以为各队的装备最好划一,除了千总、副千总、总旗官、缁粮官和传令队使或用横刀以外,把总、小旗、卒长还是一并使用长枪的为好,至于掉刀还是在旅一级单独设一队的为佳。”
“把总、小旗还是应该与普通士卒有所区分。”
张煌只是略微做了点修正便接受了两人的意见。
“就让他们和传令队使一样使用朴刀,各旅改设三支枪队,一支弓队,一支掉刀队。至于枪队使用的是长枪为好还是短枪为佳?”张煌犹豫了一下。“卿等还是先在军、旅两季操演中尝试一下再做考虑吧······”
南朝刚刚显露出来的峥嵘被东海硬生生的打折了,然而东海的肆无忌惮也进一步引起了日本方面的警觉。
以骏府朝廷左大臣鹰司兼平为首的公卿们开始密谋两朝和平统一,结束内战,共同抵御东海的蚕食。
“京都方面的工作还要权中纳言大人想办法联络。”
鹰司兼平的目光扫向身边的勘解由小路兼仲,这位中年的公卿与幕府的要员之间有着姻亲的关系,显然由他出面的话至少可以让得宗政权不至于太过愤怒。
“联系京都方面有几个难处。”
兼仲慢条斯理的说着,这也并不是托词,首先穿越双方的战线、安然的到达京都就是一个难题。
“这姑且不论,即便能说服南朝,可幕府之边如何交代,至于陛下那边,一旦两朝统一,那又该如何自处呢?皇统轮替又该如何解决呢?”
“幕府那边倒也不是不可交代的。”
兼平也知道事情的复杂性,因此他抛出一个建议。
“或可以近江为界,东国依旧委托幕府管理,而西国、四国及近畿、纪伊、伊贺、伊势等国由朝廷直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