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来到一处。茅草搭建的院子,读书声便是从里面传来,院门并未关闭,众人一眼便看到了里面的场景。
只见三十余小童正在摇头晃脑的读书,一个头发稀疏的老者双手负后,有些微微的驼背,一边踱步,一边时不时的点点头。
没有众人想象之中儒门大宗师的那种风姿隽爽、湛然若神,有的只是一个慈祥的老人家。
看到这位老人之后,赵素不待众人反应,快步走入院中,来到老者身旁,双眼含泪的叫了一声“老师”。
文彦殊当年不但是大周丞相,也是当朝太傅,乃是天子之师。
老者听到有人叫老师,转头看去却是一个道装青年,文彦殊眼神浑浊,有些疑惑问道:“小友是?”
赵素当初被废之时,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少年,如今过了如今过了十多年,已然长成了一个俊朗青年,且赵素,又身着道袍,文彦殊认不出也便理所应当了。
赵素看着老师满脸的老人斑,泪水终究忍不住喷涌而出,跪倒在地磕了个头道:
“顽劣弟子赵素,见过老师。”
老人看到赵素跪倒,刚要去扶,便听到其口称赵素,瞬间大惊,连忙将赵素拉起,惊疑说道:
“可是陛下当面?陛下怎会来此?”
一边问还一边朝着赵素上下打量。
赵素暂时收起柔弱之态,恭敬回道:
“回老师话,正是弟子,此次前来便是特意来寻老师的。”
文彦殊想问的当然不是这,而是想问赵素为何能从京城出来。
只是此地人多便不好再多问,只是点了点头,一边拉着赵素衣袍,一边转头吩咐众小童下课。
张通灵等几人待到小童走后,才进了院子,向文彦殊行礼问好。
文彦殊看几人打扮和赵素相同,便知道应当是赵素的朋友或师门之人。
文彦殊笑着让众人不用多礼,带着几人入了正堂之中坐下后,迫不及待的向赵素问起了,他这些年的状况。
赵素行了一礼缓缓道来,文彦殊听完赵素说起许道平将他带出之后的种种。
不由击节赞道:“有勇有谋,有礼有节,好一个道家真修。”
听得夸赞之家祖师,众人也不由面目含笑点头赞同。
赵素忍不住向文彦姝道明来意,确是想让其跟随自己回中原养老,毕竟南疆条件比起中原还是大大不如的。
文彦叔叹息一声,拒绝了赵素的好意,说道:
“老夫年纪大了,也懒得来回折腾,再有这几十万苗民,也是老夫舍不得的。”
众人来时便早就听闻了一些这位儒门宗师传说,当下张通灵忍不赞服道:
“老大人高风亮节,真乃当世圣人也。”
文彦殊听得张通灵夸赞,摇头笑道:
“老夫哪是什么圣人,上不能辅佐君王,下不能安得百姓。”
顿了顿,又说道:
“其实来了南疆也好,至少没有那诸般束缚,可以按照老夫心意治理百姓,这一生所学也算值当了”。
说着又笑了起来,显然对如今的生活是颇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