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件事,还得说是郑毅的前瞻性。
从一开始,他就将华夏村这里当做一座城市来打造。
虽然是木屋地暖的配置,但起码相对应的未来城市规划,最初的时候有已经考虑到。
经过营造坊的完善,初步确立了华夏村的中心地位,无论是城市排水、废水排放、土地使用都预留了提前量。
包括房屋建设也是如此,在村东和那条小河的南部,都提前挖掘了排水沟,这些沟挤是前期的防御措施,也能够满足未来的额建设需要,如今的新房屋建设就是依据这些排水沟修建。
在最初的时候,木屋的建设就已经实施了流水线作业标准,每块木板的长度、宽度都规划好,包括每一根柱子的位置、每一块木板的位置都做好了标记,只要按照顺序拼接即可。
排水沟的作用就是地暖,不需要重新在寒冬腊月的冻土上挖壕沟,只是用木板搭建起来,里面筑上土坯墙就算没问题了,剩下的事情就是将提前裁切好的木料和木板,按照固定的顺序进行拼接,然后搭建起来就完全没问题。
此时华夏村的搭建就是采用这种工艺,木板按照顺序一拼接,将所有的木屋连接起来,底下则是按照壕沟的布局,分别隔开留出填充木料的口子即可,省时省力速度也快,一天建起来百来座木屋完全不是问题。
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土坯的干燥问题,但是地暖一用,土坯的干燥也不是太大的事情了。
是以两天的时间,木屋已经建设起来一百多座,完全也是在营造坊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五百多人,按照分配住进了温暖的木屋之中,起码保证他们不会在这样的严冬冻死。
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关于华夏村升级为华夏镇的事情了,郑毅打算将这座村子,作为北部的中心城镇规模建设,规划居民为一万五千人,房屋七百多座,各项公用设施和工坊超过一百座。
这就是他对于华夏村的建设规划,也是未来对于华夏村的建设规划。
可能会形成十万人的城市,也可能形不成十万人的城市,但规划需要靠这么来做。
卜都部落的俘虏早已经安排完毕,都进入到轻工坊、伐木队、捕鱼队、营造坊之中工作。
如今野黑迷的俘虏也是一样,老弱妇孺和俘虏的青年部落男丁,都是根据需要分配到各个工作岗位。
每个岗位都会根据工作量计收益,这样的收益可以用来保障全家人的生活和日常所需。
住所是免费的,吃饭是免费的,但正常的生活物资并不是免费的。
按照纪灵昀帮他做的规划,不久之后华夏村将实行货币政策。
大家的工作都是按照日常工作来计算薪酬。
这些薪酬将会成为换取生活物资的标准。
只不过薪酬和货币还没有在华夏村推开。
郑毅采取的还是初步的大锅饭制度。
这种制度虽然比较初级,但也比较适应现在的情况。
后期每一项产业和机构都会是想机构制度,也会付出相应的薪酬。
才是正式组建正常社会秩序的开始,也能更好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野黑迷五百多俘虏,其中十六岁到四十岁的妇女占到其中一半左右。
这些人都是要重新帮助他们组建家庭的,对象自然是华夏村这些男丁,也包括华夏村的士兵。
相亲会举行,供大家自由选择是一种形式,媒婆介绍也是一种形式,反正郑毅就是要帮这些单身男女组建家庭。
只有组建了家庭,才能成为生产力的核心,才不会因为这些事情造成拖延、误工,甚至精力不振的情况发生。
好在苦夷岛的女性,不像中原那般讲究三从四德、从一而终,不然郑毅都得头疼死。
这边的部落被灭亡之后,所有被俘虏的人对自己的命运都有明确的认知。
那就是任从胜利者来安排,不成为俘虏已经是天大的好事了。
对于重新组建家庭,成为新家庭的成员完全不反感。
这样就让政策的实施便利了许多。
许多被俘虏的妇女为了寻找依靠。
都会主动的找华夏村的男性成亲、组建家庭。
至于成亲之后自家生活的如何,就不在郑毅的操心范围之内了。
不够倒也不用太过担心,这年代无论是中原或者苦夷岛这边,男性都是家中的顶梁柱地位。
想要出现后世他所在那个时代的阴盛阳衰现象,媳妇成为家庭霸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这年代的女性,大都是以夫为天,将家里过好当做最终的追求。
很少有刁妇、怨妇、女权主义这样的事情发生。
这种情况是郑毅愿意看到的,也是最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