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平安、黄海两道的建奴酋长努尔哈赤,被大华给打败,那些女贞人和作恶多端的朝八旗受到惩罚。
这两道的百姓才算是安定下来,在大华的带领下诸部的发展生产,如今生活差不多已经超越遭灾前的水平。
大量汉人迁入,磨合之后各项经济也基本恢复,只可惜失去的亲人再也回不来了,这是他们最大的遗憾。
忠清道和全罗道就有点难了,他们可没有华夏帝国的保护,这几年生活的场景比之当初平安道更加凄惨。
皇太极为了彻底的战据这片土地,将顺从的成年男子全部编入新的朝八旗,其实数量早已超越八旗编制,甚至一度达到三十万的高峰,跟李朝正规军的战斗更是一刻都没停过。
没有钱不要紧,皇太极的策略就是抢,去老百姓手里抢,去那些当地世家的手里抢。
两年多下来,他是越养越肥,当地的世家被杀光了,老百姓兵灾死的和饿死的不计其数。
十室九空有些夸张,但全罗道人口损失将近一半这是肯定的。
女贞人为了增加他们的人口比例,到处抢掠妇女为他们生育。
做下的恶事那是罄竹难书,全罗道的百姓如同行尸走肉。
忠清道作为主战场,更是遭受女贞和李朝正规军的双重侵害。
不要以为大军纪律严明,那看是在什么地方,在忠清道不存在的。
无论是李朝的官军,还是建奴的军队,在忠清道都是作恶多端,祸害百姓的一把好手。
更是连年战乱,忠清道农业生产遭受到严重损失,光饿死的人口就有十几万,更别说打仗死的人了。
这几年的战争,埋骨在忠清道土地上的两方人马超过四十万,可能扒开哪块草地就能见到一具白骨。
若不是大华及时出手,从忠清道带走了一些人口,迁移到北部大华的代管区域。
说不定忠清道如今都没活人了,更不要说操心被谁管的问题了。
如今他们早就对他们的朝廷失望透了,更加羡慕大华的繁荣富强。
所以听说大华将接管整个李朝,这两道的百姓,包括京畿道那边的百姓都是一片欢呼。
可惜欢呼没持续多久,就遭到了强力的镇压,建奴是限制他们谈论,而京畿道和忠清道北部则是直接屠戮。
而发起这场屠戮的人,正是老百姓引以为依靠的官员和世家大族,他们对治下的百姓举起了屠刀。
然后就是强拉壮丁,组建所谓的救国军、护国军、报国军、抗虏军等,攻破王宫,囚禁李珲妻儿。
封闭城门,几方各自占据一座或几座的建城,打造城防设施,誓必要挡住华夏军的侵略。
这些人正是李朝当初的肱股之臣,也是李朝最大的几个豪门世家,分别是李尔瞻、郑仁弘、李元翼、郑昌衍等。
李朝若是被大华接管,最影响的就是他们这些家族的利益,好歹汉人有句话,宁为鸡头、不做凤尾。
大华那边的制度那么严明,他们到了那边还想做到位极人臣,几乎那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就算积累下来的万贯家财,说不定都要被查封充公,是以他们的抵抗最为激烈。
李尔瞻占据坡州城前线,五万大军与华夏军隔江相望,依旧在努力的扩充军备人员。
郑仁弘所在的郑氏家族则是占据杨州对李尔瞻进行支援,有四万多的护国军,同时协防东部的铁岭等城。
至于李元翼和郑昌衍等势力,多则三四万人,少则一两万甚至数千人,占据一些县城和城池,但彼此之间也存在着防备,俨然有割据而立的架势,这其中李元翼所带领的势力最为亮眼,提前出手控制了汉京和任川两地。
甚至李元翼还将李珲的儿子李祬控制在手中,正在图谋将李祬推上李朝国王的宝座。
挟天子以令诸侯,李朝学的一点问题都没有,而且还有过之儿无不及。
郑昌衍作为外戚派系的首领,占据水源、利川、南阳等地虎视眈眈。
他手中的筹码不够,虽然他属于是外戚,但奈何李珲儿子就一个,被李元翼给抢了先。
只能带着人围在汉京周围,盯着李元翼的一举一动,发现时机就立刻发动进攻。
他们这些权臣世家站起来反抗,将京畿道给划分完了,其他地方也没有闲着。
李倧在庆州起兵,宣布坚决捍卫李朝的尊严,誓死不会遵从大华的奴役。
好家伙,郑毅听到后马上想起一个词——白眼狼,还是大白眼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