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连老婆孩子都带上了,倒不是他要来吃大户占便宜,而是宋念觉得,如果这个堂哥干得好的话,那可能就要一直给自己干活了,与其让他把家眷留在老家,日后被父母拿捏,还不如让他一起带过来,这样他干活能安心些,自己也能少操心,
还别说,就多嘱咐的这一句话,就让宋安对这个出息的堂弟感激涕零了。
能学会算账,并在三兄弟中做得最好,宋安也不是个傻子,自己这一房不被父母重视,他是很清楚的,自然也能想到,一旦自己在堂弟这里做得好了,父母能很轻易地用他的妻子儿女让他去为兄弟们牺牲。
可让他提出分家或者反抗父母,他也没这个胆子,宋念猜得没错,他的确是个胆子很小的人,也在意名声。
他心里有怨气,可不愿意被人骂成不孝子,甚至连带家眷一起去府城都不敢说,怕父母说他有了老婆忘了爹娘。
宋念的一封信,倒是给了他借口,虽然宋念只是说把家眷都带来,宋安却在父母想反对的时候,拿着鸡毛当令箭地说:
“念堂弟如果只是要我去做账房,又何必提这一句呢,毕竟无论孩他娘和孩子去不去,都不影响我的活计。
可堂弟既然提了这一句,那肯定是还有别的事需要我们做,比如让孩儿他娘去伺候婶娘,或者让孩子们陪堂弟堂妹玩耍,如果我不带过去,万一念堂弟不高兴,不让我去做活怎么办?”
宋安的父母一想到二儿子答应的寄一半报酬回来,还说有机会就给大儿子和三儿子在府城找个好活计,瞬间就没法子反对了。
父母没话可说,大哥三弟两家人再不平也不愿意得罪这个即将傍上宋念一家的兄弟,只能咬牙看着宋安收拾行李带着家里人坐上了去府城的马车。
宋安的妻子姓苏,因为自己这一房不受重视,丈夫挣得也不多,所以她偶尔也在外头摆摊卖点东西,卖的也不是旁的,就是豆腐豆干豆皮之类的豆制品,她娘家就是做这个的。
宋安和苏氏有四个孩子,大儿子宋文,今年十五岁;大女儿宋大丫,十三岁;二女儿宋二丫,十岁;小儿子宋学,六岁。
这么一家人,坐了一天多的车,还舍不得花钱住驿站,跟一群也来府城找活干的百姓在车上互相挤着取暖过了一晚上,连脸都没洗地就到了宋家。
灰头土脸地在宋家的新宅子门口站了好一会儿,踌躇着不敢进去。
对宋安一家子来说。宋念家在黎阳县住的地方就够好了,府城这宅子就更显得金贵了,这么高的围墙,这么宽大又刷了暗红色油漆的两扇门。
对苏氏这种没见过什么有钱人的普通妇人来说,她只能感慨一句:
“他爹,怕是咱们黎阳县的县老爷都没住这么好的房子吧。”
宋安心里也在默默比对,觉得县令住的房子的确没这个大气,县衙那大门,他也路过过几次,都开裂了,肯定不能和宋念家的比啊。
不过他到底是在外头干活的人,见识比妻子多一些,知道这话不能随便说,万一给堂弟招祸怎么办?
连忙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