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依着凭几,手指桉上,说道:“放下吧!”
“诺!”
诸葛亮手撑在凭几上,探手拿起前方的战报,又仔细看了看,颇是欢喜。
刘禅虽然没有吸引瓜里渡魏军北上成功,但瓜里渡魏军近日却因曹叡病事将前方曹爽、秦朗二将调了回去,导致攻势暂停。加上曹叡大张旗鼓的命齐王曹芳、燕王曹宇南下。
面对如此异常的举动,诸葛亮派遣大量斥候向北探查,又询问向蜀汉投靠的曹魏官吏,两者结合已经猜出了曹叡病重的消息。
倒不是曹叡不想秘不发丧,而是他根本不敢瞒。其国中有齐王、秦王二个皇子,首先需要确认谁为太子。立完太子后,病重的曹叡还需挑选托孤大臣。再后面需要让齐王灵前继位,让军中诸将跪拜立下君臣名分。
如果曹叡秘不发丧,让齐王秘密继位。短时间内,如何能让八岁梓童安抚住军中将士,届时回军途中,估计换老大投靠蜀汉者不在少数。
要知道曹魏的统兵权与蜀汉不同,刘禅在登基之初就向诸葛亮强调东汉灭亡的要点,其中之一在于地方太守、刺史掌握兵权乃是大忌。是故诸葛亮在早些年的时候,就向地方下手,将兵权从太守上拆分出来,委任都尉一职,以掌兵权。
如张嶷就是从都尉一职升上来,王平亦担任过西部都尉。而到州级别设立都督职,掌握州兵权。至于边疆地区还是以太守掌握兵权为主,除非安稳时才委任都尉。
而曹魏的兵权却是一直掌握在地方的太守、刺史手上。一旦曹叡处理不当,或交接班不清楚,很容易引发换旗归汉的一些事件。
毕竟此事非同小可,如果中央威望下滑,而地方州郡长官掌握兵权,极容易演变成藩镇割据。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司马氏当政,发生淮南三叛的核心原因。
是故,当诸葛亮探得此消息后,立即向身处宜阳的刘禅写疏,让其回南阳统率大军,委任大将镇守宜阳。并向镇守襄樊的蒲忠告知此消息,让其安心抵御南边的东吴。
对于刘禅惨胜司马懿的战报,诸葛亮也只是扶须含笑,感叹下陛下在兵略上成长颇大,在邓艾、王平的辅左下能够击溃司马懿,有雄才之能。至于其折损的兵马,诸葛亮也只是简单的瞟了几眼,吩咐国内的蒋琬好生抚恤。毕竟对于即将攻克南阳四郡,得民二十万的大汉,还是能够忍受。
不过亦有坏消息,南方的孙权因陆逊被堵在襄樊城下而大怒,调诸葛恪万人北上,并领四万士卒逆江而上,准备攻克襄樊。同时任命步骘领麾下部曲及武陵郡兵一万三千人逆江而上,进攻陈到镇守的永安城。步骘、孙权、陆逊三军合计九万三千人,向蜀汉用兵。
加上诸葛亮病未好全,又处理军务,病情又复发了,其精力难以统率大军。两者结合之下,诸葛亮思前想后,军中无一人可大用,不得已把身处宜阳的刘禅回军坐镇,分担自己的压力。
想到这点,诸葛亮的肺腔就有隐隐作痛,曹叡虽病重,但孙权仍在南,南北二十万大军的重压下,还是让蜀汉有些招架不住。
诸葛亮端起温热的药一口喝下,用巾帕擦了擦湿润的嘴唇,持笔写信给蒋琬。
信言:今南阳战事紧急,孙权起兵十万攻我,速征调蜀中兵员五千与江州。令江州都督统兵八千人,汇合陈到所部二千,东出抵御步骘。
诸葛亮提笔沾湿笔锋,又写信于邓芝。
信言:伯苗为我大汉江州都督,今吴人背盟犯我,为解永安之困,荆北之围,还需勉之。
顿了顿,诸葛亮为防止刘禅还留念宜阳欲进取洛阳而不愿南下,写了份奏疏。
其言:国家在上,臣亮顿首。亮闻国家大败司马懿,威震中土,实有雄略。然孙权起兵十万犯我,虽曹叡病重,但亦不可不防北疆之事。且国家士卒死伤颇重,亮抱病在身,故臣恳请国家南下,以统大军,以保南阳不失。
诸葛亮将此三信封好,命骑卒加急送往刘禅、蒋琬、邓芝三人手上。
《汉纪·光文帝纪》:“建兴十六年,中祖破武关入南阳,所至皆克。因吴背盟,中祖率众攻宜阳,恰司马懿兵至,众人言退,中祖不从。后中祖识懿之策,于洛水北大破其兵。斩首过万,斩乐綝、殷署、吕建三将,威震中土。”
《汉纪·王邓姜霍传》:“建兴十六年,平左中祖北上,大破司马懿。……艾从中祖击司马懿,实有功也。”
《汉纪·诸葛世家》:“上丞相闻中祖破司马懿,自叹而不如,曰:‘威震中土也’。”
《汉纪·曹氏传》:“曹叡闻中祖大破司马懿,怒极攻心,箭伤复发,重病卧榻。”
陈寿:陛下,给米~
http://www.yetianlian.org/yt79427/3460328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org。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