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惠与高中同学宁梁在悉尼街头偶遇。宁梁急着去接老板,递给于小惠一张名片就急匆匆地走了。
这天,于小惠洗衣服,发现了宁梁的名片,出于同学关系,就给宁梁打了个电话。
电话那头的宁梁:“我正找你呢,那天急,没要你的电话,正好你打来了。晚上,我请你吃饭吧。”
于小惠就满口答应了。
吃饭地点约在情人港一家餐馆。于小惠去时,宁梁已经等在那里了。还有一个小伙,见了面,于小惠认识,是过去同一所高中的尚进,尚进比于小惠高两级,是他们学校的学生会主席。于小惠也是学生会干部,参加活动时,与尚进认识了。平时,交往不多。
尚进递给于小惠一张名片,上面写有“国际商业咨询中心主任、世界留学生中介公司总经理”字样。
于小惠心想,头衔够大的啊,也不怕压折了脖子。
高中时,尚进知命度高,他思想活跃,能说会道,说重一点,喜欢出风头。每次组织活动,他都非常兴奋,比老师还老师,只要他在,老师都成了配角。
一次,学生会组织演讲比赛,比赛完了,校长都作了总结。这时,尚进站起来,当着全校那么多师生的面说:“我讲两句。”他讲两句就讲两句吧,还对校长的讲话评头论足。
过了几天,他的学生会主席就被撤了。他还感到莫名其妙。他找到班主任问原因,班主任正在吃着一颗杏子,看着它:“青涩。”
尚进不知道是说他青涩,还是杏子青涩。不管怎样,学生会主席是当不成了。他想降低标准当个班干部,小组长也行,小组长也没让他当。尚进感到自己被埋没了。
什么都不让当,尚进自感怀才不遇,时不时发点牢骚:“小小学校,天花板太低了。让我当,我也不当了。”
他发奋读书,考上了大学。然后,留学澳州。毕业后,就留在了这里。
尽管高中时没有深层次的交往,同学见面还是很高兴的。都感慨:“没想到在这里碰到了。”
事实上也是如此,你想想在外省见到一个省的都亲的不得了,何况在海外呢,又是一个学校的同学。
吃饭时,三人说起高中时的老师,忆起高中校园的景象,说起……,越说越亲切。也说起尚进把双臂支在桌沿上,像大领导似的:“我来说两句”那派头。尚进也不恼:“青葱,那时太青葱。”
饭吃到一半,尚进接了一个电话,回到座位,对于小惠说:“对不起啊,我有点事,先走了。改天我专门请你。”
他和宁梁常在一起,不用客套。
宁梁:“怎么,又来业务了?”
尚进:“小打小闹。”
尚进走了,于小惠与宁梁随意了些,毕竟他们两人在一个班待过,距离感小些。
于小惠这才留意了一下宁梁,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
于小惠问宁梁:“田楚一也在澳州?”
宁梁没说话。看样于小惠问的多余了,要是田楚一在澳州,今晚应该会来吧。
宁梁端起酒杯,碰了一下于小惠的杯子,于小惠喝的是饮料,说:“为了同学的重逢干杯。”
于小惠端起杯子:“干杯!”
还没等于小惠嘴唇挨上杯子边,宁梁把大半杯子酒一口倒进了口里,十分豪爽。他又给自己倒上了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