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以为陆行舟做到石墨烯制备就已经是幸运中的幸运了。
却是不知道,陆行舟完成石墨烯制备,只不过是固态电池最基础的一小步。
当然现在不用太急着进行下一步研究。
可以先写几篇论文。
这还是要询问导师的意见,看看他怎么说。
实验结束已经到晚上,大家一起在外面搓一顿火锅,导师请客。
吃饭时。
陆行舟询问道:“老师我要将这种制取方法写成论文发布吗?”
林丰池毫不犹豫的摇摇头道:“先别发了,这周先让你师兄师姐们放下手头的实验,都用这种方法试试能不能复制。”
“我也会让科院的几个大实验室尝试,如果轻易就能被复制出来,那就赶紧发论文,抢占学术地位。”
“要是复制不出来,到时候再说。”
“另外,别人能复制你的技术,那你首先做的,就是第一时间公开技术资料,申请专利!”
“如果大家都无法重复实验,还是去申请国家保密专利,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陆行舟不停点头,这方面他还真不懂。
申请专利,最重要的就是这项技术,别人能够重现。
专利的本质是用公开换取保护。
要是申请的专利,别人都无法重现,那专利审核也无法通过。
像是林丰池说的保密专利,其实是专门用在j工技术或者对国家有特殊重大意义的技术。
既想要得到保护,又不能让技术扩散。
这就需要保密专利了。
陆行舟最根本的目的,还是技术推广,最后批量生产石墨烯。
只有这样,他才有足够的石墨烯来制造固态电池。
最后林丰池还建议陆行舟先把论文准备好,等他找信得过的人测试后,再决定是否发表期刊。
今天观看陆行舟实验的人,都感觉好像是生活在梦中。
没想到陆行舟真的成功了,单单这项技术如果要用一个价格来衡量,那肯定超过了千亿美刀,甚至上万亿。
因为石墨烯的运用范围实在太广了。
接下来的一周,陆行舟开始写论文。
几个师兄师姐正在用各种比例、方法,尝试干冰加镁获得石墨烯。
在某个大型实验室,也有几个经验丰富的教授在亲自尝试用干冰制取石墨烯。
经过多次失败,众人都麻木了。
要不是这个实验办法,来自林院士,大家早就不再尝试用这么蠢的办法。
干冰和镁无论他们怎么配比,最后得到的都不是石墨烯薄片。
而是被镁置换出的碳。
这种碳继续用以前分离石墨烯的办法,还是可以得到石墨烯,但这根本不划算。
以前用石墨块贴胶带,或者别的办法,那一种都比现在强。
最后大家只能承认,里面有关键技术他们没有掌握,无法通过正常实验获得石墨烯薄片。
林丰池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陆行舟。
办公室内,林丰池和陆行舟详细聊技术细节。
因为了解更多,林丰池才能更好的判断,技术是否需要藏起来不公开。
这自然是一种损失。
因为不公开,陆行舟无法收获这次巨大成果的名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