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了个开场白,给大伙儿道谢之后,杨云滇又团团作了一个罗圈揖,感谢着在场的每一个人,表达着自己的感激之情。
“想必大伙儿都知道了,小生在黔国公府和布政使司衙门左布政使蔡侃大人,以及云南府和昆明县的支持下,要创办义学。”
“等春节过后,这义学就要开始建设了,等医学建好之后,大伙儿就可以将孩子送进去接受免费的教育了。”
“可是大家都知道,这义学开支甚大,耗费不菲,总要有一定的收入才能维持下去。”
“不得已,小生只能创办一些产业,用来维持这些义学,不至于在今后维持不下去。”
“感谢父老乡亲今日前来捧场,今后我将用名下的产业来供养义学,将义学一直创办下去,用来造福乡梓。”
“自古以来,咱们滇省的科举就不振,完全无法和其他省份相媲美,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读书人少。”
“读书人少,自然也就是中举的人少,中举的人少,在朝廷就没有影响力,没有影响力也就没人帮咱们说话。”
“而打破这一切,就需要大伙儿一起努力,你们每在百宝斋消费一文钱,就相当于给咱们云南义学贡献了一文钱。”
“待到来日,义学中的学子们高中生员、举人、贡士进士,甚至是金榜题名高中前三甲,那都是所有父老乡亲的心血。”
“皇榜之上,有举子们的努力,也有全省父老乡亲,尤其是在座的各位乡党一份力,还是最关键的一份力。”
“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咱们的云南义学这才能得以创办并延续下去,可以说这和乡亲们的付出息息相关,是密不可分的。”
杨云滇知道,无论在什么世道,伪君子和假道学都是大多数,杨云滇就是抓住了他们的这个心态。
将来我这里消费和为全省学子做贡献联系在一起,树立一种支持杨云滇,就是支持云南义学,就是造福全省学子的概念。
“杨秀才,你是好样的!”
“对,杨秀才,你才是真正为咱们老百姓的人,你才是我们的大救星。”
“可不是嘛,杨秀才,我也替我家那小子报名了,等医学开学之后,就送孩子去进学。”
“是啊,是啊,杨秀才,这百宝斋的东西我可能买不起,但是我每天都买秀才面点的包子吃,尽我的一份力。”
“对,对。我以后也只买杨秀才的东西,全力支持杨秀才。”
果然在杨云滇的言语煽动下,底下的百姓们都被带动起来,一个个的都出言支持杨云滇。
老百姓们都很朴实,谁对他们好,他们在心里都是知道的,况且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杨云滇的东西卖的便宜。
“好的,感谢大家,除了这个百宝斋,粮店、饭馆、杂货铺、盐店、医馆都要陆续开设,届时还请乡亲们多多支持。”
看着这些欢呼不已的老百姓,杨云滇心里也是激动不已,开始将下一步的打算也一股脑的说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