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
别看宋濂七十岁了。
但他的思维依然活跃,当朱林一句一句的将构想说出时。
宋濂立刻意识到了朱林所说的远景有多么的诱人和伟大。
“所以啊……”朱林最后道。“在经济领域中,不让各地的资源流动起来,全国就是一潭死水。如果将来有可能,我希望在这方面做一些事。”
“难吧?”
宋濂忽然苦笑。
“难。”
朱林也跟着苦笑一声点点头。
两人相视一笑。
难点就难在于洪武大帝的统治政策。
大明初年。
当朝对户籍管制极为严格。
老百姓想要出个村都得要有村里的信函。
一些流动商人从南到北一圈走来,各种各样的过关凭证就得一箩筐了。
而且。
如果不对官府运行熟悉的,想要拿到过关凭证还不是件容易事,人口流动速度极慢。
人口都不流动,那相关信息资源的交换效率就更低了。
两人笑完。
宋濂忽然脸色一沉,用警告的语气说道:“朱公子,你这些话应该没跟别人说过吧?”
“没来得及。”
朱林摊手笑道。
“那就先别说了,尤其是涉及到人口流动,这是皇帝的安民之策。你若说出你的法子,那就是跟皇上反着来,他会不高兴的。你年纪还小,等大了,能做一些事了,势必会让皇上怀疑你要这么做的原因。甚至,还会怀疑你有……反心……”
宋濂的话,警告意味十足。
“没……那么严重吧?”
朱林心头一颤。
宋濂郑重点头道:“当然严重!尤其是你后面还提到的开放海禁。倭寇之患自前元就已给朝廷带来了不少损失,但自洪武三年的海禁以来,沿海乱世少了,百姓过得安宁了。你这时若提出开放海禁,那更是跟皇上反着来,出了乱子,更是难逃其咎。所以,有些话自己知道就好,不到时机,万万不可提出。”
“呃……”
朱林愣了愣。
他承认。
宋濂所说的这些话的确有理。
而且。
宋濂和朱元璋怎么着也交往了二十多年,对对方的性子极为了解。
宋廉敢说出这些话,那是真关心自己这个后生。
朱林心中感动,连忙拱手道:“宋老先生的话,小子记住了。”
“最好不过。”
忽然。
宋濂却站起身来,朝着朱林拱拱手。
“老夫子,这是做甚?”
朱林忙起身将他扶正,大为不解道。
宋濂深吸了一口气,手划过屋内道:“朱公子,老夫以前不信这天地间有所谓通天贯地之天才,但今日见到你,算是开了眼界了。”
“你今日所说,虽然有些地方于上不敬,但是于国于家都极为有利,尤其是对于大明的未来更是有着无限的好处。”
“老夫行将就木,但如蒙朱公子不弃,老夫愿意助朱公子一臂之力。只要朱公子真打算为国为民去做这些事,老夫绝对支持。”
说着。
宋濂竟揉了揉眼睛,看这样子像是哭了。
“宋老先生……”
朱林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