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状态一天比一天差,大臣们都是看在眼里的。有人担心他的身体,也有人等着看笑话。
可不论是哪种人都绝想不到,他会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
然后不但麻烦解决了,李世民也获得了儒家的一致吹捧,地位直追上古圣皇。
要知道华夏的伦理道德体系是儒家建立的,治理国家靠的也是儒家思想。
即便唐朝尊崇道教,即便佛教势力庞大还要压儒家一头。
可整个国家的礼法都是儒家建立的,官吏也基本都是儒家出身的读书人,这就是事实。
而一旦儒家开始吹捧谁的时候,就意味着整个官僚系统开始倾向于谁,这次他们选择了吹捧李世民。
爱屋及乌,关于李世民的种种革新变法,他们从原本的冷眼旁观,变成了支持。
事实上儒家的读书人才是最支持变法的,这一点并不难理解,看看变法的主要内容就知道了。
分封属于三代时期的制度,这就是复古啊。
学政是教化善政,契合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且学政体系使用的主要教材就是儒家的,有助于他们夺回被道佛抢走的地位。
科举就不用提了,只有施行科举儒家的读书人才能和士族权贵们争夺做官的机会。
至于大唐主张扩张和儒家提倡的仁义不符……这是没有的事情。
在理学兴起之前儒家一样尚武,要不然尊崇儒家的汉朝怎么可能那么强盛。
仁义那是对自己人讲的,对敌人要用骑射来教育。
只不过以前唐朝在政治上尊崇道教,实际上偏信佛教,对儒家并没有甚么特别的礼遇,儒家读书人对皇帝自然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对于朝廷的改革,他们大多是冷眼旁观,颇有种你们打你们的,和我没关系。
但现在李世民分权给太子,直接触摸到了儒家的那个点,让他们集体高潮了。
在以孔颖达为首的大儒带领下,儒家终于开始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
展开了对李世民的吹捧,对新法也一并支持鼓吹,一时间学政和科举体系的建设进度再次拉快。
原本许多地方缺少教书先生,这会儿也全部得到解决,有些先生甚至是当地有名的学者出任。
相应的,李世民的地位也变得更加稳固。
“但这也意味着儒家终于不甘寂寞,开始在这个大时代为自己争取利益了。”陈景恪说道。
一旁的武舒、田仕文和李淳风都默默点头。
田仕文和李淳风是过来和解的。
当然,他们不会直接说我们算计了你很抱歉,现在给你道歉请你原谅我们之类的。
这是不可能的。
这个危机又不是他们造成的,他们只是利用了一下而已。
你自己愚蠢没看透其中的危机,也不能怪别人。但凡你聪明一点小心一点,后面的事情就都不会发生。
但作为盟友他们这么做确实有点不地道,加上紫霄观始终是道教领袖,他们必须过来做表示。
所以两人来了,主动表示紫霄观辛苦了,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他们了。他们会发动自己教派的力量,对佛教发起进攻。
陈景恪自然不会说什么,此事就此和解。
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然后就谈起了儒家吹捧皇帝这件事情,陈景恪才给出了上面的判断。
三人对这个判断自然是认同的,所以才会沉默。
过了好一会儿李淳风才说道:“儒家加入战局,局势又要混乱起来了啊。”
田仕文不以为然的道:“佛教才是我们的大敌,我们无需理会儒家,只需按照计划打压佛教就可以了。”
李淳风忧心道:“就怕儒佛联手共抗我道教啊。”
田仕文眉头,道:“儒家毕竟是我华夏一脉,应该不会和佛教结盟吧?”
武舒说道:“为什么不会?若让道教吞并了佛教,再加上皇室的支持,我道家天下第一显学的地位将不可动摇。”
“儒家既然加入战局就必然不愿意见到这种局面的出现,他们和佛教结盟并不奇怪。”
李淳风接话道:“儒家或许不会反对老子化胡之说,也不敢反对,但也仅此而已了。”
“如果我们想继续对佛教施加压力,吞并他们的势力,儒家很可能会出手。到时候两家连手,我们也讨不了好。”
田仕文也皱眉不语,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眼见气氛又冷了下来,陈景恪反问道:“为什么要等着儒佛结盟?我们也可以找儒家结盟啊。”
众人愣了一下,没想到他会提出这样的意见。
李淳风却摇头道:“难,我们太强了,儒家会害怕的。且我们好不容易才取得现在的优势,白白分给儒家好处,想来很多人都会反对。”
陈景恪毫不留情面的道:“贪婪。”
李淳风苦笑道:“确实贪婪,可若不贪婪咱们又怎么会坐在这里。”
田仕文一直没有说话,不知道在思考什么。
武舒自然是无条件支持这家男人的,道:“如果我们紫霄观贪婪,现在咱们就不是这样坐着谈话了。”
李淳风也被怼的无话可说了。
确实如此,以紫霄观的地位如果野心大一点,完全可以先整合那些小教派,再回头对付他们这些大派,成为实权领袖。
到那个时候大家的身份就不再是盟友,而是主属。
稍稍报了一箭之仇武舒心中很是舒坦,问陈景恪道:“真人,您说和儒家合作,不知道如何合作呢?”
陈景恪斟酌了一下道:“世俗归儒家,信仰归道教。”
李淳风马上说道:“不行,世俗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若我们把这些让出去,以后就将受制于儒家。”
田仕文也终于表态道:“此法无异于倒持利刃,万不可行……”
不过他话锋一转,又道:“不过真人所说的和儒家结盟之事我是同意的,只不过条件有所更改。”
陈景恪高兴的道:“哦,不知道你有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