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赛结束时,我们依然可以高奏凯歌;但八强赛结束时,结果却和我们的预期大相径庭——RNG的爆冷出局,IG的绝境险胜,EDG的奋战惜败,还有LCK的全军覆没——这些都来得太突然,太突兀了,以至于让人在短时间内完全无法接受。
但在冷静下来之后,重新回顾上周末所发生的一切,不难发现我们所谓“出乎意料”的结局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只不过那些前兆和经过都被我们用或刻意,或无意的方式忽略了而已。
那么我们究竟忽略了些什么呢?八强赛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别着急,下面我将细细道来。
其实IG赢过KT这件事,我赛前想过,但没真期待过——所以看着IG最终获胜时,我脑海里居然闪过了类似“我不是在做梦吧”这样的念头。按理来说,KT不缺老将压阵,沟通上畅通无阻,还坐拥主场之利,个人能力上也不逊色于IG——怎么就突然败下阵来了呢?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要先回到LCK这个已经开始衰落的赛区。
其实看了这么多年比赛,被问起LCK的风格时,大家应该都会首先想起“运营”这个词——但如果深究“运营”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我估计大家应该都说不出来...当然,“运营”在不同游戏中的含义也是不同的,所以说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在英雄联盟项目中,“运营”二字永远都跟“低风险”,“地图细节”,“最大化优势”和“资源交换”这些词汇脱不了关系。
相信前几年看LCK队伍在S赛上呼风唤雨时,很多观众都问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韩国队就这么厉害呢?优势就是场场碾压,劣势经常一波翻盘——其他赛区怎么就做不到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LCK队伍不仅拥有出色的选手,还同时具备许多队伍都不具备的成熟战术思维:他们很少在不争夺地图资源时突然发起团战,因为这样要承担不必要的风险;他们很少不重视地图视野,因为这将有助于战场决策;他们很少给对手机会,因为对细节的掌控;他们也很少瞬间崩盘,因为总能找到些止损途径——所以LCK从S3便开始统治世界,甚至能够做到连续三年会师决赛...而那么多的历史事实也告诉我们,想靠运营干掉LCK,那是不可能的。
但如今,LCK所打的运营已经变了味。
前面提过,所谓的“运营”本身是一套关于最大限度活用游戏机制扩大优势的战术思路——本身是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但LCK长期以来对这种战术体系的依赖让他们渐渐停止了改进和创新,并最终让它变成了死板的教条——低风险是吧,那我们就避免主动交战;不能给对手机会是吧,那我们就谨慎的抱团等对面失误;资源交换是吧,那我们就主打支援分带...从此LCK便活在了一个自己的小世界里,如果没有夏季赛晋升上来的愣头青格里芬把整个联赛都搅的天翻地覆,那么LCK在世界赛上的表现恐怕会更糟。
而作为LCK的一号种子,KT自然也避免不了受到这种教条式运营的影响。
世...世界聚焦于你
前两场中,KT的阵容核心始终都是卡莎,因为他们始终认为在20分钟前不会有大规模的,能够直接威胁卡莎发育的团战爆发——但为了以防万一,KT还是在第一局里拿出了加里奥+慎,在第二局里亮出了厄加特+乌鸦,摆出这些硬茬来吓唬IG:
“你看,我有这些中期支援抱团无敌的英雄在,你敢动我卡莎一根指头试试?”
然后IG微微一笑:“试试就试试,谁怕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