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反问道:“那你觉得这事儿利弊如何?”
李儒想了想,有了玉玺可谓是名正言顺地接替帝位。
“陛下,我觉得利大于弊!”
董卓问道:“曹昂除了要刘协以及朝中大臣外,好有什么条件?”
李儒回道:“还有他们的家人!”
董卓仔细盘算了一下,朝中不愿归属的大臣,足有四五十人,加上他们的家人,岂不是要达到几千?
刘协的后宫算不算在内?虽然刘协现在年幼还没有成亲,但是先帝刘宏留下的妃子可不少,这些人曹寄要不要?这都是问题。
董卓吩咐道:“李儒,你仔细问一下,曹寄到底要什么人,总人数不能超过三百人。”
“还有,称帝的事情刻不容缓,正午时分,谁都不能阻拦,你把反对的大臣统统关押起来,等我们与曹寄商议好,再把他们交出去。”
李儒点了点头,又回到皇宫的大殿内,看向那年轻人,说道:“新帝说了,换也可以,但是总人数不能超过三百人。”
三百?年轻人无语地看着李儒,一个玉玺换三百人?
李儒继续说道:“新帝还说了,必须要先把玉玺送来!”使者回来之后,把董卓的意思转达给了曹昂。
荀攸说道:“主公,董卓不可信!”
“我也知道他不靠谱!”
曹寄看向戏志才与他交流了一下眼神,戏志才点了点头。
“伯苗,你再跑一趟,我们与董卓在函谷关下交易,玉玺先给他没问题,但是我需要李儒做人质。”
邓芝问道:“主公只需要一人做人质?万一董卓背信弃义怎么办?”
曹寄解释道:“李儒是董卓的左膀右臂,如果他舍得,
我倒是可以考虑用玉玺换李儒活或者他的人头!”
—众武将一脸懵逼地看着曹昂,一个玉玺换李儒?陛
下都不要了,朝中大臣都不要了?
邓芝抹了一把冷汗,说道:“主公,要是董卓不同意交换该如何?”
曹寄一脸无所谓地说道:“那就算了,好像我需要那些
人一样。”
邓芝又问道:“那董卓给的三百人的名额,我们都需要
哪些人?”
“忠于汉室的,对大汉有突出贡献的,曾经反对过董卓称帝的!”
众人又是一脸惊骇,特别是死忠曹昂的赵云、典韦、许褚、徐荣、戏志才等人,他们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曹寄竟然会要这些人。
据他们的猜测,曹昂应该是那些模棱两可的人,这样说不定他们会感激曹寄把他们换出来,从而效忠曹寄。
如果只是要忠于汉室的,那今后曹寄要是接替董卓,岂不是会与董卓一样,受到朝中大臣的反对。
几个武将齐齐看向戏志才,希望他能劝劝曹昂,然而戏志才像是没有看到一样。
邓芝离开后,曹铢以用膳为借口,让其他人先行回去吃饭了,只留下戏志才与赵云二人。
曹寄看着戏志才问道:“志才,邓展与史阿安排好了吗?”
戏志才点了点头,说道:“锦衣卫已经有六百余人潜入到了长安,邓展、史阿两位镇抚使,各率领三百余人,在董卓的必经之路上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