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右翼战场上,马鸿逵的5万骑兵也准备就绪。
十几万的骑兵乌压压的在战场上,视觉冲击非常大。
面对这样的骑兵攻势,对防守的一方,就要求有很高的弹药密度和射击的持续性。
陕甘宁军区的那些基层连排长们,也是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
对于自己手里的士兵人数以及防守区域,心里一计算,没有问题的。
在随营军校里,教官就专门讲解了对付大规模骑兵进攻的方法,面对冲锋的骑兵,200米就要开始射击,不要想着打马上的骑兵,直接打马,只要从马上摔了下来,那么骑兵就没有活下去的道理,会被后面的骑兵踩死的。
在小组讨论的时候,那个时候学员们也非常的积极,各种战法层出不穷,到现在各位连排长都记忆犹新。
如今手下的士兵们使用的都是41式半自动步枪,那个各位连排长在派兵布阵的时候就要从容的多。
以排为最小的单位,如今每个排都是四个班60人,防守宽度是60米,也就是每一个要防守1米的宽度,将1、2班30人均匀的分布在这60米的防线上,再将3、4班30人均匀的分布在这60米的防线上。没有错,就是重叠布置。
面对骑兵冲锋的时候,1、2班于200米处率先射击,12发子弹以后3、4班的战士接着射击,同时1、2班的战士快速装填弹药。
这是为了维持火力的持续性而采取简单的二段射击法。
这个是不是有点以前前膛装单发步枪的三段射击四段射击的感觉?
道理都是一样,维持火力的持续输出。
马步芳一声令下,他的骑兵第5军几万骑兵开始开始加速慢跑,向着我方的阵地发起了冲锋。
那可真是铺天盖地的感觉啊。
不要说是普通士兵,就连那些作战经验丰富的基层军官连排长们,都有点心颤,普通士兵那是直接就手抖了起来。
在距离阵地还有大约500米的时候,各排长都大声喊道,“检查弹药。”
士兵们都略带慌张的各自检查自己的弹药,弹仓里是否装了12发的子弹。
很快,一声声并不整齐的“检查完毕”传来,看到战士们也的确都检查完毕,排长则大声喊道:1、2班子弹上膛,瞄准敌骑兵!”
士兵们紧张地瞄准了逐渐靠近的第骑兵。
很快骑兵达到了阵地前200米的位置,排长们大声喊道:“开火!”
骑兵的目标是很大,战士们只要发挥出平时一半的水平,就基本不会放空枪。
排属轻机枪和连属重机枪也在200米的位置开了火。
冲锋的骑兵队伍犹如碰到一堵无形的墙,纷纷摔下了马,然后被后面的骑兵踩死。
前面倒下的骑兵也在一定程度上迟缓了后面骑兵的冲击速度。
最后,冲击的骑兵在八路军的阵地前50到100米的距离上形成了尸山,严重阻碍了后面的骑兵通行。
在这几公里的战线前面躺满了马家军的尸体。
粗略估计,左右两翼马家军的骑兵损失了有5、6万之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