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魏芸儿,两人也分外高兴。
上前施礼:“沈大哥,姜大哥,端午将近,天气湿热。芸儿做了几个防蚊驱虫的药包,带过来给两位哥哥。药包放置在卧室当中,可以休息安宁一点。”
说着,将药包拿出递给两人。
姜阳拿来一看:“多谢芸儿妹妹。上面鱼儿的图案可真特别了,跟平时所见的都不太一样,看着就让人觉的喜庆。”
“芸儿自己想得,缝上这鱼儿,预祝两位兄长鱼跃龙门。”
沈子衿说:“那就借妹妹吉言,我等必然好好备考。”
又拿出两个靠枕:“这里面放着是提神醒脑的药草,两位兄长累了,可以靠着休息一下,也有助于安眠。”
两人听了笑得更开怀了。
接着,还一一嘱咐,屋内不要有积水存放,以免滋生蚊虫,要注意饮食均衡,注重营养,不可一味要求清淡。
就像妈妈以前为我备考所做的一样,把能想到的,都说了,比老妈子还啰嗦。
“芸儿妹妹,什么时候变得这样事无巨细,简直比我娘都想得周全。”
“姜大哥,多亏你是读书人。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拒细流,故能成其深。细节决定成败吗!”
“说得好啊!细节决定成败。”进来一个中年文士说道。
姜阳和沈子衿连忙站起来举手行礼:“徐先生好。”
许先生看看魏芸儿。
沈子衿介绍:“这是徐君和先生,我们在京受他颇多指点。”
魏芸儿也连忙施礼。
徐先生夸道:“能为兄长思虑如此周全,魏姑娘真是有心了。”
魏芸儿低头答道:“先生谬赞了,小女子只是略尽心意,两位兄长能得到先生的指点,真是幸事。”
“魏姑娘客气了,两位兄长俱是好学之人,相信此次科考,必是有一番作为的。”
“多谢先生吉言”
看他们有话要叙,不便打扰,魏芸儿就告辞离去。
徐鸣凤回到晋王府,到书房,杜梁鸿正坐在那。
看着他问:“君和,这月余一直混迹在那些备考的学子中,有何发现?”
“王爷,前几年严太师把持朝政,朝廷已经多年未开科举。此次皇上开科举,天下的士人蜂拥而至,都想着蟾宫折桂,报效朝廷。君和这次受王爷的嘱托,与他们交往,倒的确发现几个可用之材。”
“如此甚好,有时仅凭一篇文章,怕是漏掉了一些有用之才,反倒让一些书呆子占了便宜。有劳先生多费心。”
“君和自当尽力,今天君和去见了靖江府的姜阳和沈子衿,那两人,的确是君子端方,学问也不错。”
“是吗,本王也是无意间知道的,所以托先生去会一会。”
“两位学子的妹妹倒是有些见识。”
杜梁鸿听了,眉头一挑:“先生,今天见到那位芸儿姑娘了。”
“王爷知道?”
“只是听说。”
“魏芸儿姑娘与姜阳、沈子衿是世交,自幼相识。如今在京中元德堂学医。今天去给两人送东西,还事无巨细的关照。说出‘细节决定成败。’之语,这岂是一般女子的见识。”
杜梁鸿听了,沉默不语。徐鸣凤就告辞出去了。
“细节决定成败。”杜梁鸿坐在那喃喃自语,心中不由地想起她。
“公子我们可否点火?”
“公子,吃梨。”
“公子,吃饼。”
“公子,喝水。”
“木香带了剪刀、盐、针线。”
“包里还备有一双鞋。”
……
看着木香笑盈盈地拿出一个个物件。多亏她准备周全,这一路逃亡才那么有乐趣。
“木香,原来有人和你一样,知道细节决定成败,做事有备无患。”
想着想着,心底莫名一抽,直觉得胸闷得难受,站起来看着窗外的景致,陷入了沉思。
门外,素云和碧月站在外面,碧月探头看看:“素云姐,你去里面,和王爷说一声,用晚膳吧,这时间都快过了。”
素云摇摇头:“看王爷的样子,还是不要去打扰他。你也知道王爷的脾气。”
碧月一听,叹了口气:“我自然知道,去年王爷回府,莲芳不过把王爷的一双破鞋子扔了。王爷不问青红皂白,就把她赶出去了。害得全府的人好一通找。那双破鞋子,找到后,让人细细洗了,不能弄破一点点,也不能补,王爷就收起来了。”
“也是,王爷以前哪有收东西的。莲芳不过是照着惯例来,谁知是这个下场。”
两人对视一眼,觉得自从王爷去年回府,是更难伺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