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若、阿衡,长安的热闹所在,莫过于东市西市,这个我不说,你们肯定也知道,还有几个地方,可能没东市西市这么出名,但是也值得一去。”
不过是一顿早膳的功夫,常乐对杜若、杜衡的称呼就变成了阿若、阿衡,他与人交际的本事可见一斑。
“愿闻其详。”
杜若杜衡喝着羊肉汤,听他侃侃而谈。
“头一个是馄饨曲,颁政坊有一条曲巷,皆是卖馄饨的食肆,各家卖的花色馅料各不相同,其中最出名的是萧家馄饨,他家前朝就有了,可谓真正的百年老店,萧家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家的‘二十四节气馄饨’。”
“也就是说他家的馄饨有二十四种馅料?”杜若听到这里,忍不住惊叹。
杜衡同样瞪圆了眼睛。
弓月城也有馄饨,馅料或素或荤,或者素中有荤,二十四种馅料就有点夸张了,不愧是长安,连馄饨都能玩出这么多花样。
“不止馅料不同,花形也是不同。”
常乐继续说道,自然又是引得杜若杜衡一阵惊叹。
除了颁政坊的馄饨曲,长兴坊的毕罗店,永昌坊的茶肆,也各有妙处,常乐一一做了介绍。
“阿若,阿衡,你们来得正巧,马上就要过上巳节了,今年有春闱,比往年更热闹。”说完了吃的,常乐又说到了这事。
三月初三,上巳节。古人会临水沐浴,祓禊祈福,到了如今,则是一个郊游踏青、水边宴饮的盛大节日,到了那日,整个长安城男女老少倾城而出,长安城外曲江池边,皆是盛装出行的小郎君小娘子,陌上少年人如玉,曲江水边丽人行,游人如织,蜿蜒迤逦,端得是热闹非凡。
今年更是三年一次的春闱之年,待到放榜后,礼部宴请新科进士,皇帝都会出席,曲江流饮、杏园关宴、雁塔题名、乐游登高,皆是难得一逢的盛事,那些才高八斗的俊杰们,恐怕又会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华美篇章,平康坊的三曲里,女校书们即将吟唱各色新曲。
现在已是二月下旬,离上巳节也没几日了。
“常兄……”杜若开口。
“叫我阿乐就行。”常乐努力拉近关系。
“好吧,阿乐。上巳节啊,我听说长安的上巳节很热闹,今年恰逢其时,也是我们的幸事。”杜若只听人说过长安的上巳节盛况,今年能够有幸参加,当然很期待,“阿乐,我听人说,比起曲江流饮,其实杏园宴更好看?”
“不错,的确是杏园宴更好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嘛。”常乐点头微笑,笑容意味深长。
他很明白杜若在问什么,曲江流饮,除了参加者和伺候的仆从,并无百姓围观,热闹不热闹,大家也只能想象一下,但是杏园宴又有探花宴之称,既是新科进士们的盛宴,也是长安百姓们的盛宴。
因为担任“探花郎”的二人,皆是新科进士中的俊美之人,到时候,他们打马领头在长安街道上奔驰,其他进士稍后跟随,一日游遍长安名园,折取各色名花回杏园宴共赏,至于长安城的百姓们,赏的不是花,而是人了。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膳后,常乐带杜若杜衡去看他寻到的好东西。
“阿若,阿衡,这边请。”他引着人,进了他住的院子。
不管刚才,还是现在,他的态度都很殷勤热情,不过杜若没觉得他有啥问题,就算是杜衡,也被他说的那些趣事吸引,觉得他为人很有趣。
杜若在弓月城有不少玩伴,有些是她阿耶定远侯手下部将的子女,有些则和常乐类似,是她在外面认识的,和定远侯府没啥关系,但是为人风趣,不拘小节,和她爱好还相同,才和她玩到了一起。
若是在弓月城,有陌生人和她爱好这么类似,谈论的都是她喜欢的事,她大概还会有些怀疑,来人是不是想通过讨好她,曲线讨好她阿耶定远侯。
但是,这是长安,贵胄遍地走、大官到处有的长安,天上掉下一片树叶,大概都能砸到好几个王公大臣,定远侯在弓月城是头面人物,但是对于长安人来说,只是镇守西北的区区一员边将,压根没这么重要,很多人恐怕听都没听说过。
她阿耶本人都没这么重要,杜若当然不认为有人会特意来讨好她,所以她只当常乐为人就是这么豪爽热情。
这样的人物,她在市井中见过不少,做事就是这么豪爽,喜欢结交朋友,能在长安认识这样的朋友,想来她的这趟长安之行,不至于过得很枯燥,所以她也乐意结识一下。
既然彼此都有意,双方的交情当然很快突飞猛进了。
杜若一行人跟着常乐进了他住的院子,转过照壁,就看到院子里立着一个木架,有只漂亮的大宝贝站在木架上,正在低头梳理羽毛。
看到她们进来,大宝贝抬起头,用睥睨天下目无余子的眼神瞟了她们一眼,懒得搭理她们,继续低头整理他的羽毛。
杜若看到这么英俊迷人的大宝贝,眼前一亮,她疾步而行,走到近处,绕着木架转了两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