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曹茜不仅学习成绩迅速倒退,还时常与曹纲发生口角之争。
历来专横独断的曹纲怎么可能允许女儿挑战自己的威严。
再加上因为不愿意看到女儿误入歧途,曹纲从起初严厉的口头教育直接就上升到了动手打骂。
父母的约束,让曹茜越来越压抑,仿佛自己存在的价值,似乎只由成绩才能界定。
就连同学到家里来玩,父亲都会偷偷跑去翻看别人的书包,比对功课。
这让曹茜感觉特别没面子。
她又不是学习机器,而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是个人啊!
正是这些在曹父看来无足轻重的细节,却让他们的亲子关系,愈发紧张。
而且曹茜的爱好明明更偏向文科,但父母则在各方打听后,以“未来”宏景为由,逼着她改选理科。
看到女儿成绩下滑,曹纲是个大老粗,生气起来各种难听的话都骂。
诸如“养了你还有什么用,还不如养条狗”之类的话络绎不绝。
曹茜刚开始还会反驳,说谁谁也考得不好,结果却换来更大声的责骂。
“你怎么只跟成绩差的比?”有时更甚,曹纲索性就直接上巴掌。
可是正值叛逆期的曹茜也是倔脾气的人,根本不可能低头。
因此,两父女慢慢地越来越疏远,到后来基本都不再有任何的交流与沟通。
与此同时,不知道该怎么办的刘红竟然也选择和丈夫站在了同一个阵营里,对女儿非打即骂。
“白眼狼”、“不知好歹”、“不懂事”是那时候正处于叛逆阶段的曹茜听过的最多的词汇。
渐渐地,曹茜和父母的关系越来越恶劣,她的心里已经有过不止一次想要逃离这个家的念头。
于是,高考一结束,曹茜就迫不及待地填了一所南方的大学。
一是想要远离这个让她压抑的家,二是出于一种好奇,想去南方,看看那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但就在曹茜抱着各种喜悦心情之时,通知书下来了。
她并没有如愿去到心爱的南方,因为父母将她的志愿改了。
满腔愤怒的曹茜找到父母,质问他们为何不尊重自己的选择,父母的回答却是:
女孩子跑那么远干什么,留在父母身边才是最安全的。
再者,读师范以后出来可以当老师,那可是个铁饭碗!
再说了,师范大学的学费是最低的,还能享受国家补贴。
听着父母似乎特别有理的话,曹茜愤怒不已。
她不想再一次又一次的妥协了,不想再放弃自己的追求了,所以她恶狠狠地反驳道:“你们根本就不懂我!”
这句反驳最终换来的依旧是父母两人的恶语相向跟巴掌。
就这样,曹茜被迫去了师范大学。
也因为这次的事件,而让她的心里埋下了一颗名曰“恨”的种子。
进入大学后,曹茜才找到了思想的徜徉地,常把自己看过的书,讲给寝室的同学,也慢慢打开了心房。
她常跟室友倾诉父母对她的控制让她窒息。
爱好文艺的她,语言天赋也在大学期间发挥出优势。
刚入学的外语摸底考试,曹茜选修的日语,是班上唯一一个达到二级水平的。
而正常来说,一般同学到大二下学期才会有这般水平。
不过,看上去“自由”的大学,并没那么轻松。
曹茜有亲戚在师大任教,父母一个电话就能知道她所有的情况。
为了摆脱“控制”,大二的某天,曹茜鼓起勇气对父母说:“我想出国留学。”
2000年的“海归”,还是非常有含金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