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耽美小说 > 雪视角 > 第22章 几个技巧

第22章 几个技巧(2 / 2)

 推荐阅读: 无限侵噬世界 偷生小奶团后,娇软小王妃她又孕吐了 我的冰山总裁老婆 支付99元,为你打造强大金手指 斗罗:我保证这是最后一碗饭 我在晚唐开发东北 疯狂进化的虫子 种田:开局一把杀猪刀,我无敌了 都市医神狂婿 三国:兴汉上将军
最新网址:hbcjlp.com

作者认为:

“在强周期行业里,当最有效率的龙头企业都在亏钱的时候,整个行业大概率处于底部区域。

比如,到2012年年底,光伏行业经历了一年半的下滑,上游多晶硅的价格跌到了龙头企业保利协鑫的现金成本。当时,全市场到处都是悲观的声音,说光伏全行业亏损,已经看不到未来。但是,在鲜有关注的时候,多晶硅的价格横在保利协鑫的现金成本上再没有下探。2013年年初,保利协鑫第一次提价2美元后,公司的港股股价在数月之内急涨一倍。

在强周期行业里,当最没有效率的企业都在赚钱时,这个行业有可能已经处于顶部区域。

仍然以多晶硅为例。2010年是光伏行业的狂热时期,多晶硅一吨难求。保利协鑫凭借独步全球的冷氢化技术赚得盆满钵满。

当时,一位领导模样的人数次请我喝茶吃饭,说他们企业想进入多晶硅行业,但冷氢化技术太难,所以考虑金属级硅料技术。我虽不懂技术,但面对狂热情绪,还是提醒他投资百亿元要小心为上。这个人扔下一句话:再小心就来不及赚钱了!后面发生的事情很悲惨,10年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一朝“灰飞烟灭”。

水泥是个强周期行业,股价波动来自周期的变化。周期向上的时候,水泥企业的利润高速增长。投资者喜欢用市盈率估值法,估值倍数一般都超过10倍,乐观的时候给到20倍以上。

周期向下的时候,水泥企业的利润迅速下滑,投资者改用市净率估值,而且给出的估值倍数很低。因此,研究和投资水泥企业的核心是把握周期的变化。但是我知道,这对于普通投资者是有难度的。

因此,我建议大家牢记“盛极而衰,否极泰来”这个简单的原则。”

著名的全球投资经理彼得·林奇总结过:在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从谷底上涨的时候买入周期股;结束上涨周期开始下跌,同时伴随行业产能接近或者超过以往高峰,若股价接近历史高点或者创出新高,这时候要考虑卖出手里的周期股。

以下是作者给出的一些查询信息的技巧,基本上就是投资银行调研那一套,上雪经常跟下面这些网站打交道,不过对于一般的投资者而言较为专业,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学一下。

1、财务报告一般从Wind、Choice数据或者同花顺这些软件下载,也可以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或巨潮资讯网三大官方网站浏览和下载,如果是做港股的研究,那就去香港证券交易所的网站浏览和下载。

2、在看财务报告的时候,我们需要关心的是年度报告、半年度报告和招股说明书这三份材料。一季报和三季报的信息量很小,如果刚上手做公司研究,建议一季报和三季报略过不看。

3、在阅读年度报告和招股说明书的时候,我认为需要关注的是“人、财、事、况”四个方面。

人,是很关键的。在阅读的时候,需要仔细分析上市公司的董事长、高级管理层、独立董事、员工总数、前十大股东、股东户数、技术领头人和审计师。

财,指的是需要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股东权益变动表这四张报表进行分析和研究。在看报表的同时,还要把报表附注的内容从头到尾读一遍。

事,指的是重大事项。这包括上市公司和实际控制人有没有法律纠纷,有没有被监管机构处罚,有没有担保、股权质押、股票期权或限制性的股票激励等。对于这些重大事项,上市公司会写清楚公告的详细刊登时间。这个时候我建议大家去查询公告的原文,因为财务报告里的信息是浓缩的,看公告原文能了解得更清楚。

况,指的是行业状况。在宏观、策略、行业和个股四个方面的研究中,宏观研究是滞后的,策略研究是摸着心跳看K线图说话的,只有行业和个股的研究才是有价值的。

4、对于券商买卖建议的部分,我建议不要花时间去看了,券商研究员的建议无外乎“买入、增持、谨慎增持、推荐、强烈推荐”。国内很少有强烈看空的报告。对于很差的企业,券商研究员要么不写,要么即使写了,也顶多说“持有”,而且会一直“持有”下去,所以不要太关注买卖建议。

5、其他有用的网站:比如中国裁判文书网,这是一个官方的免费网站,把上市公司、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名字输入进去,可以查看历史法律纠纷,如果有法律纠纷的话,仔细看看是哪些事情。

“天眼查”或者“企查查”这两个网站或者App,能够查询企业股东、实际控制人、相关法律纠纷、工商资料变更、企业关联关系等资料。

6、搜索引擎。如果有疑问,上百度、搜狗和必应网站查询都行。要诀是顺藤摸瓜、打破砂锅问到底。过去的新闻报道、其他投资人的分析、论坛上的帖子等都是我们分析企业经营情况的“呈堂证供”。至于这些资料怎么筛选和应用,那实在无法统而言之了,只能是用到自然知。

——————————————

在这里上雪补充一下书里提到的商誉专业知识,同样,想进一步学习的小伙伴可以自行往下看:

商誉是如何产生的?简单一句话,商誉是在溢价并购时产生的。比如,A公司100%收购B公司,B公司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是3亿元,A公司出了5亿元,那么多出来的2亿元就是商誉。

从公式上看,商誉=收购成本-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收购比例。

这里有两个小问题。

首先,从会计计量的角度看,商誉仅由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产生,企业自身产生的商誉是不进行计量的(商誉不会凭空产生)。

其次,因为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难以确认和计量,所以商誉是一种迫不得已的记账手段,存在很大的操纵空间。

商誉出现在哪里呢?还是以刚才的案例来说,收购完成以后,2亿元的商誉出现在A公司合并的资产负债表里(母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不会出现商誉)。又因为商誉是不可辨认的,所以现在把商誉放在非流动资产里。

2019年年初,《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做了明确的要求。

首先,其他所有资产都是在出现减值迹象以后才做减值测试,商誉则不同。商誉每年年末都要做减值测试,并且商誉减值和业绩对赌无关。哪怕过了三年的对赌期,只要有商誉,还是要做减值测试。

其次,在做商誉减值测试的时候,不允许把并购对象的整体股权作为减值测试对象,而是要将商誉分摊至资产组(组合)后分别进行减值测试。

最后,不只是年报和半年报中要披露商誉减值信息,季报中同样要披露商誉减值的相关信息。

商誉减值后,公司会在利润表上体现商誉减值的损失。比如,这次北斗星通做了5亿元的商誉减值,利润相应少了5亿元。

因为利润会影响资产负债表中的股东权益,所以减值以后股东权益相应少了5亿元。

如何避免踩到商誉减值的雷?

作者认为,我们在看任何一家公司的时候,如果资产负债表中的商誉和净资产比超过了50%,那么这家公司我们暂时不要再看了。

这一章的部分观点对于非科班出身的小伙伴已经有些难了,如果硬核知识实在吃不下去也没事,大家用眼睛过一遍,有个感觉,具体实践就看上雪后续为大家总结的升级版装备。

后续论点见下章。

重要提示:文中提及的所有公司仅用于案例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