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赵文通擦了擦眼睛,回头望望,然后寂寥难堪的走了。他的背影,是那样的落寞。
赵文通是个悲剧,而更多的官员则自以为是个喜剧。身后前来西厂送礼的官员络绎不绝,以至于这些前来的官员竟要排队等候。
当然他们不会明目张胆的说是来送礼的,他们都是打着前来拜访西厂厂公的幌子,在西厂厂署东偏房中等候。
而厂公雨花钱需要挨个的接见,官员一个个诚惶诚恐的进来,一个摆着袖子喜滋滋的回去。当然,也有如赵文通一般,被幡子们一顿叫骂的轰将了出去。
这些被轰出去的官员,大多数都是因为行贿的数额较小。虽然没有赵文通这么夸张的几百两,最多也就是三五千两。
这点银子,在雨花钱眼里等同于打发叫花子。可是呢,在这些还算清廉的官员眼里,几乎是让他们倾家荡产了。
明朝官员的俸禄是制定得很低的,很多低级官员靠官俸很难维持生活,而高级官员则根本不可能靠官俸维持其豪华生活。所以地方官的实际收入大多来自地方税收的截流俗称“火耗”,而京官的很多收入来自地方官馈赠。
举例来说,一个县官,正七品,年俸90石米,也就是6372公斤米,每人1年就算吃掉180公斤米,这些米也只够35个人吃一年。更可怕的是,有40%的米他是拿不到的,那一部分就光明正大地被皇帝折换成别的东西,例如绢布、棉布,甚至一些零碎的小东西。
难怪,当初洪武年间,宏文馆学士罗复仁过得很清廉,因为没钱买不起房子因此只能住在郊外一座破房子里,朱元璋有次跑到他家里去看,看见两间破瓦房外一个民工正在提着桶刷墙,他就问了,罗复仁在哪里?没想到这位仁兄一见皇帝大惊失色,跪下来说道:“臣就是罗复仁!”这令朱元璋也感觉到尴尬和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