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超的态度果然被赵匡胤猜了个八九不离十。他见赵匡胤千里迢迢,一路风尘,又顾及赵弘殷的面子,思来想去,想了个万全之策。
他让赵匡胤在客栈里住了一夜。按理说,赵匡胤是故人之子,王彦超应该用满腔的热枕迎接赵匡胤,拉着手嘘寒问暖,并且让到家里,杀鸡摆酒。
可是王彦超对赵匡胤是三九天里吃冰棒——冷言冷语,赵匡胤知道他是吃着霸王的饭,给刘邦办事——不是真心。他想让王彦超给他安排个工作,话到嘴边又不敢出口,这真是应了那句话,人穷莫投亲。
第二天一大早,王彦超就送来十贯钱。算起来,当时一贯钱折合人民币三百,这十贯钱就是三千元。
赵匡胤见王彦超没有收留自己的意思。心想自己硬气一回,不要这十贯钱。又一想,自己囊中羞涩,没有钱寸步难行,总不能要着饭走四方吧!赵匡胤虽然接了这十贯钱,但是心里老是觉得不舒服。
他只好离了复州,向随州而去。后来,赵匡胤做了皇帝,召见王彦超,想找找他的麻烦。
王彦超虽然心里害怕,还是大着胆子说:“万岁,当时我就看你相貌堂堂,不是池中之物,我那复州,乃是一处小小的浅滩,怎能藏的了你这样的真龙,所以不敢收留你,你才可以走遍天下,做了皇帝。”
王彦超漫天抹糨糊——胡云一通,赵匡胤知道他是父亲的老友,一笑置之也就没有难为他。
赵匡胤到了随州,随州一把手董宗本倒是对他不错,收留他在随州找了个差使。
这个赵匡胤本来就是一个吃瓜不要子——甩种。用不了几天,真面目就露了出来。他武艺高强,再加上急公好义,善于结交豪杰,人人都知道随州有个赵匡胤。
半年时间,赵匡胤的名声在随州混混们中间家喻户晓。他的锋芒毕露,很快就遭到别人的嫉妒。
若是一般人嫉妒他,那是无所谓,顶多不结交,或者打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一架便是。偏偏这个嫉妒他的人是董宗本的儿子董遵诲,也有说叫董遵海,但根据有文化的人起名字来看,董遵诲比较合适,遵从教诲,符合三从四德的思想。
富二代董遵诲见赵匡胤吃了雷公屙火闪——胆子不小。经常对别人说这赵匡胤想超过他是痴鸟等湖干——完全是妄想。
董遵诲虽然这样说,但是他的人格魅力确实不如赵匡胤。董遵诲只好找些相得好的走的近的,不停的挤兑赵匡胤,直到他在随州不能立足为止。
赵匡胤知道自己是在崇明岛上建寺庙——没有靠山。心里虽然不停的骂董遵诲吃了包子付面钱——混帐一个,但是在人家屋檐下,岂能不低头,只好收拾东西,夹着皮包走路。
至于董遵诲以后如何,等到赵匡胤做了皇帝,见了董遵诲,并不追究董遵诲的过失,还让他做了将军,董遵诲自然感恩戴德,为大宋朝的边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青春。
赵匡胤离了随州,一时彷徨无计,只觉得前路渺茫。不禁暗叹一声,想天地之大,竟然没有立锥之地。
他这一声长叹,竟然叹出好几个版本。有的说他进了寺庙,遇到一个老和尚指点迷津,有的说他遇到一个卖桃子的老汉,还有的说他偷了一个老和尚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