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朴拿着蜡烛,领着盗贼到了他们家藏银子的密室里,密室里有一口破旧的木箱,王朴对盗贼们说:“我们家的银子就在木箱里!”
盗贼们欣喜若狂的打开木箱,果然里面排列着几千两白花花的银子。王朴故意把蜡烛高高举起,盗贼们还以为王朴故意给他们照亮,可是他们不知道,王朴已经把蜡烛的烛油滴到他们身上。
银子被抢走了,盗贼最终没有杀掉王朴的一家,但是父亲埋怨王朴把藏银子的地方暴露给盗贼。
王朴说了一番话,王序心悦诚服。
“我们不舍这几千两银子,就怕我们都会被盗贼杀了,盗贼杀了我们,要银子还有何用!”王序一想,也是这个道理,若不是儿子机智,自己说不定已经见了阎王了。
王朴又说了一番话,这一番话,足可以让他进入最智慧的少年行列。
“我们的银子不会丢了,我在盗贼的衣服上都滴了烛油,只要我们报官,抓到衣服上有烛油的人,那一定是盗贼!”果然王序报了官,官府很快就根据他提供的情况
(本章未完,请翻页)
把盗贼缉拿归案!
俗话说:“小时候聪明大了未必聪明!”可是王朴大了依然聪明,他用他的聪明避过了杀身之祸。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刘承佑,和他的那个顾命大臣杨邠。
身为宰相的杨邠虽然身居高位,却事无巨细,一一查问,作为杨邠宾客的王朴曾经无数次规劝杨邠,你是宰相,应该做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而不是对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吹毛求疵。
杨邠虽然不听, 但是他还多次夸赞王朴有才,甚至还向刘承佑推荐,但是王朴看到杨邠和皇帝过节很深,知道跟着杨邠绝没有好下场,赶紧找个理由回老家避祸,果不其然,杨邠等人得罪了刘承佑的舅舅李业,李业勾结刘承佑,杀了杨邠等人的全家,甚至连宾客都不能幸免,王朴远走避祸,逃得一劫。
从这件事说明王朴有识人的本领,所以对于满腔抱负的柴荣,王朴自然看在眼里,自己的真命天子到了。
看着王朴洋洋洒洒的《平边策》,柴荣内心的激动不可言表,王朴详细的论述,以及各种战略构想完全符合柴荣的意愿,柴荣经过仔细归纳,把《平边策》的中心思想归纳为八个字,先南后北 ,先易后难……
柴荣把这八个字牢记于心,并立即重用王朴。至于说如何重用王朴,有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关系到一个人命。
有一天,王朴在工作的时候,有一个小吏办事不利,让王朴打了一顿鞭子,这个小吏心里不服,私下里说,我是马上要升官的人了,竟然如此对我。消息传到王朴的耳朵里,王朴把那个小吏捉来砍了。
这件事让皇帝知道了,皇帝没有责怪王朴,竟然还笑着说:“这个小吏,竟然不知道天高地厚,去王朴面前显摆,岂不是找死吗!”柴荣对王朴如此,王朴哪里还不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