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繇微微哼了一声,接着说道,“启禀陛下,老臣窃以为,江陵王之策可行的原因有四。
一、《易经》有云:‘神农氏作,列隆于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想必诸位也知道这个典故吧?难道说,这神农氏炎帝.姜石年,也是那好利不好义的粗鄙之人不成?齐国相.管仲、越国相.范蠡[li]、孔圣人高徒.子贡、秦国相.吕不韦,这四人都曾是商贾,难道说他们也是贱人不成?
二、《周书》亦有云:‘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世间万事万物,存在既有其存在的道理,怎能以偏概全呢?如若我大魏朝真的没有了商人,那么粮食、器具、钱财就不得流通,天下万民又当如何生活呢?
三、《孟子》亦有云:‘市廛[](商铺)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早在数百年前,圣人孟优就已经提出减免商人的赋税了,又怎能是我朝开了先河呢?
四、奖耕战,抑商贾。乃是商君.卫鞅之法。那时天下大乱,各国纷争不断,自然需要更多的粮食来供应国家征战而用。更何况,彼一时,此一时。只有学会变通,只有学会不断的改革,才能使得我大魏的江山千秋永固。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诸位大人,我说的可是这个道理啊?”
龙椅上的曹丕笑
(本章未完,请翻页)
眯眯的,看着殿内众人你看我,我看你,却谁也无法反驳,好似一根根的白萝卜一般。内心想要发笑,却又不得,憋得脸庞都有些发红了。
就在这时,一个爽朗的笑声从台下传来,待众人转头望去。
只见那人身长八尺,满脸络腮胡,体型魁梧,头戴一顶武弁[biàn]大冠,着一领赤色二品武将朝服,原来是执金吾.京畿守备大营统领.曹真,曹子丹。
“哈哈哈,丞相不亏是丞相。这通话讲下来,连我这个大老粗都听懂了。本来我也觉得商人,没有一个好东西。可经老丞相这么一讲,并不是那么回事,原来管仲、吕不韦他们也都曾经做过商人啊。老丞相,末将服了,彻底服您了。陛下,我附议老丞相,我也觉得子健(曹植,字子健)的法子可行。”
皇帝.曹丕此时心里自然是高兴的,自己的这个伯父果然没让自己失望。又一次的帮自己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难题。既然这事情已经解决,自己也是时候出来收尾了。
只见曹丕假装呵斥道,“子丹不许无礼。”而曹真见状,很识趣的悻悻的退了下去。
曹丕接着说道,“赵司农,辛少府,朕自然知道二位爱卿,也皆是忠肝义胆之言,都是为了我大魏的江山社稷着想。”
大司农和少府,掌管着帝国的赋税以及皇室的财物。而且如果日后想要实行,曹植那道给商人减税的陈策,还需要这两位去办的,曹丕自然需要出言安慰,消除他们心中的芥蒂的。
被点到的那二位闻言,随即匍匐在地,“臣惶恐。”
皇帝曹丕看着二人,急忙说道,“二位爱卿快快请起。其实朕也以为,江陵王的这一计策着实有些道理。这乃是兴学太祖皇帝的遗训,也是我大魏开国以来,第一项国策。朕,不敢不为啊。
对于商人减税,当然也不是毫无底线,下去之后还请丞相和二位爱卿一起拟个章程,然后报上来才是,二位爱卿可莫要惧怕辛劳啊。政见不合,那是常有之事,既然此事已成定论,诸位自当团结一心才是。”
皇帝.曹丕很合时宜的把曹操给搬了出来,一来这确实是曹操生前的遗训,二来也可以将借此来震慑一下这群老臣们。
而殿内的那些个大臣们,见此事已成定局,自然也就不敢再提不同的见解了。
随即呼呼啦啦的跪倒了一片,“臣等定会尽心竭力,不负陛下重托。”
“哈哈哈,如此甚好,甚好啊。众位爱卿,上下同欲者胜。只要你我君臣一心,定能将这兴学的国策办好,这世上还会有什么难事呢?”
经此朝堂一论,江陵王.曹植所奏报的,减税兴商,以增加造纸坊的事情,自然也就势在必行了。当然这也只是兴学中,小小的一个插曲罢了。
多年后,人人都言什么什么贱如纸,却都不知道,曾经还有这么一个小小的典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