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李世民拍了拍手,几名内侍抬着一个木箱走了上来,打开木箱后众人就就看到里面是满满的一箱子纸张。
房玄龄好奇的拿起一张看了起来,就看到上面将这次的事件描述的一清二楚,而且用的都是大白话,看起来十分的浅显易懂。
陛下,这是什么?
房玄龄发现这纸张又轻又脆,而且印刷的十分粗糙。
这就是秦王给朕出的主意,这东西叫报纸,可以将朝廷之中最近发生的事情印刷在上面,然后公诸天下,让天下人都能了解到朝廷的举动。
房玄龄只不过略一思考,就明白了其中的好处:秦王殿下果然好算计,这是要让我大唐的百姓明白,这博陵崔氏灭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如此一来,那些世家门阀就算是想要诋毁陛下和秦王,也根本就是无计可施。
没错,朕已经下令,由礼部成立宣传司,由他们负责这报纸的印刷以及刊发。
陛下,臣觉得这报纸可是个好东西,应该一直延续下去,而不是只弄这一次。以后如果朝廷有什么政策,比如免去某地几年钱粮,都可以写在上面。
长孙无忌的提议很好,往往是朝廷宣布免去某地钱粮三年五年不等,可下面的官员以及地方豪强士绅依然打着朝廷的名义继续征收。
老百姓可不会去骂就在他们身边的官员和地主,而是会把这一切责任都推到皇帝和朝廷的身上。
如果这报纸可以长久的办下去,自然可以让这种事变得少许多。
众人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倒是秦琼问道:陛下,秦王殿下此次平叛,您觉得他会做到什么程度呢?
这一次,朕没有给他明确的指示,秦王他能做到什么样,就随他去好了。
朕能做的,就是对于秦王的全力支持!
……
幽州,毕夷都护府。
都护大人,这秦王可是来势汹汹啊,您一定要小心啊!
(本章未完,请翻页)
毕夷都护府的都护裴郎面对属下的劝诫,思考良久:我在这里毕竟经营了这么久,他一个远道而来的王爷,应该不会对我怎么样吧?
师爷痛心疾首道:大人,难道您没看到清河崔氏还有博陵崔氏的下场吗?就算您不记得,那幽州大都督府四百多颗人头落地,这件事您总没有忘记吧?
而且这只是幽州的地方官员以及他们的家属,还有庐江王李瑷全家上下上百口的性命呢,这可都是死在那个李文武手里啊!
大人,博陵崔家现在已经倒了,而且据说还被搜出了谋反的罪证,那下一个可就是您了!
裴郎咬着牙,过了半天才算下定决心:那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办?
您不如先下手为强。师爷做了一个手刀下劈的动作,您亲率亲兵,在那李文武前来都护府的路上伏击于他。
什么,你让我杀一个王爷?而且这个王爷还是事实上的太子!不行,不行,这绝不行!
裴郎把头摇的如同拨浪鼓一样,说什么也不肯答应。
就算他死了,我身上责任也逃不了,陛下不会饶了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