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和欣赏了茶百戏之美后,接下来便该是品茶了。不过郁且狂总觉得手中的那盏茶乃无价之宝,喝了未免暴殄天物。
徐如故似乎看穿了郁且狂的心思,故而笑着答道:“其实只要多加练习,茶百戏也无甚难处。欣赏固然是茶百戏的重要价值,但既然是茶,便少不得要品。倘若不品,岂不将之束之高阁了?”
郁且狂想了想,觉得徐如故所言倒也有理,故而便举盏饮茶了。
茶百戏是在点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故而茶汤的味道与点茶大同小异。郁且狂抿了一口,觉得茶汤的清香依旧沁人心脾,细腻的抹茶粉依旧温润而丝滑,抿一口便能给人带来无尽的享受。
在郁且狂和朱云怡品茗的同时,徐如故和常芙蕖又分别给他们自己点了盏茶百戏。作品完成后,只见常芙蕖在茶汤上面画了一枝梅花,旁边写着“梅香如故”四个字;而徐如故则在他的茶汤上面画了一朵荷花,旁边则写着“芙蕖含情”四个字。
常芙蕖是芙蓉浦的传人,芙蓉浦遍植荷花,她名字里的“芙蕖”两字便是荷花之意。徐如故则是梅花峪的传人,梅花峪梅香扑鼻,“如故”二字亦与梅花密切相关。在点茶百戏之前,他们夫妇并未约定在茶汤上作何字画,最终却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与对方密切相关的梅花和荷花。李商隐有诗云:心有灵犀一点通,他们夫妇不但心有灵犀,还时时以对方为重,事事以对方为先,故而适才才会不约而同地选了代表对方的梅花和荷花。两相欢心、彼此相悦,确实是一对让人艳羡不已的神仙眷侣。
这一切都被郁且狂和朱云怡看在眼里,见徐如故和常芙蕖如此恩爱情深,他们心中既觉得羡慕,又都暗暗下定决心要和对方成为像徐、常二人那样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神仙眷侣。
在这之前,朱云怡虽然在书上看到过只羡鸳鸯不羡仙这句话,但始终无法真正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直到最近亲眼见到了徐如故和常芙蕖伉俪情深、夫妻恩爱的甜蜜生活后,她才真正明白世间为何会有“只羡鸳鸯不羡仙”这句话,也才真正明白原来两情相悦的爱情竟是那么美好。
和朱云怡涉世未深不同,郁且狂很小便开始在这个世界摸滚打爬,体验过爱情带来的甜蜜,也饱尝爱情带来的痛苦。郁家和言家乃是世交,郁万贯和言珸珠之父又是生意场上的好友,故而郁且狂和言珸珠自小便已相识,可以说是青梅竹马。那时郁且狂尚且年幼,不知道什么是爱情。直到十五岁那年,他在南京城外见到了朝鲜贡妃权佳颜和吕汰鸢,瞬时权佳颜的清丽绝俗的美貌所吸引,从此开始少年情动。
每个少年情窦初开时都会喜欢上一个永远也不可能得到的女孩,随着时间的流逝,女孩终究会成为少年心中似真似幻的模糊印象。或者情窦初开时谈不上喜欢,应该说是欣赏,是少年无处安放的躁动和情愫。对郁且狂而言,那个在他情窦初开时给了他异性幻想的女子便是权佳颜。那时权佳颜正二八年华,有着最青春迷人的面庞和身姿,情窦初开的郁且狂自然为之着迷。然而权佳颜毕竟是朝鲜贡妃,永远也不可能和郁且狂有任何交集,只可能是少年心中似真似幻的模糊印象。
正是因为偶然见到了权佳颜,十五岁的郁且狂开始少年情动。那时他情窦初开,故而与青梅竹马言珸珠越走越近。情窦初开的爱情最为简单和纯洁,只需彼此间的欣赏和喜欢便可满目皆是对方,地位、权势、金钱等一切被世人看得比命还重的俗物在他们眼里全都一文不值。恰逢那时言珸珠也正是情窦初开的年龄,故而青梅竹马的两人不知不觉便坠入了爱河。
然而即使结发为夫妻尚且还会决裂,更何况是情窦初开的少年和女孩。年少相爱时最初总是甜腻如蜜,但物极必反,太过甜蜜便是腻酣,最终往往都是分道扬镳的结局。郁且狂和言珸珠也不例外,最初言珸珠觉得郁且狂什么都好,可是随着两人越走越近,慢慢地她开始觉得郁且狂不是一个合群之人,故而心中开始有了不好的想法。或许是心理原因,随着时间的流逝,言珸珠愈加觉得郁且狂孤僻自傲,所行所为都是让人难以理解,故而与郁且狂的隔阂越来越深。恰巧那时她与郁且狂的关系被她父母知道,惹得他们大怒。
明朝时理学对人性的束缚已越来越严,尤其是对女子的束缚。当时婚姻讲究父母之命
(本章未完,请翻页)
,媒妁之言,男女青年的自由相爱并不被世俗所认可,女子甚至会因此而被骂不守妇道。得知言珸珠郁郁且狂的关系后,言父言母立即来郁宅当着郁万贯的面向郁且狂讨要说法,并不停地骂郁且狂和言珸珠不知羞耻。郁且狂向来非汤武而薄周孔,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故而立即大声声辩,说他和言珸珠乃两情相悦,此乃人之常情,何来不知羞耻之说?言父言母和郁万贯都是被理学绑架之人,故而当然不同意郁且狂的说法,认为他这是离经叛道,不知礼义廉耻为何物。
那日郁且狂痛郁万贯和言父言母大吵了一架,后来郁万贯和言父言母便不让他和言珸珠来往了。
虽然不被父母认可,感情也有了些裂痕,但郁且狂和言珸珠还是会找机会偷偷见面。
这样过了两三年后,郁且狂和言珸珠都老大不小了,已到谈婚论嫁的年龄。随着时间的流逝,言珸珠也不再像当年那样天真单纯,开始像世间女子一样开始看重金钱、财富、权势和名利了。她觉得郁且狂虽然文武双全,但一来与世不合,二来又非郁宅嫡长子,而郁万贯又格外偏宠郁且镛,这样郁宅的万贯家私自然与郁且狂无缘。想到这些后,言珸珠不由得对自己和郁且狂的关系产生了怀疑。
当年郁且狂把所有的心都给了言珸珠,知道言珸珠的想法后,他随即决定去参加科举考个功名,好以此挽留言珸珠。他不欲与郁且镛争夺家产,同时郁万贯又不愿带着他经商,故而参加科举便成了他挽留言珸珠的唯一方式。然而大明重农抑商,朝廷多番打压商人,对商人参加科举也做了诸多限制。作为商人之子,郁且狂参加科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恰好那时已是永乐初年,他的好友朱高燧已被封为赵王。一次和朱高燧聊天时,郁且狂不小心说出了自己的烦恼。得知郁且狂的烦恼后,朱高燧立即走通关系,让郁且狂得以参加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