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范蠡在外等候的时候,听到先生和诸位的谈话。其实对于缺铜之事,范蠡倒是有一个办法。”
李然闻言,不由的大喜,不禁问道:
“哦?有何办法?少伯快快说来!”
范蠡则是回道:
“叶邑以南不远处,当年有一姬姓之国,盛产铜石。如今其地虽已并入楚国,然其主尚存,倒是可以问问他们是否愿意施以援手!”
“哦?楚国腹地竟还有这么一个国家?”
李然对此竟然不得而知,倒是不由觉得有些奇了。
“此国便是随国,随国乃是当年周天子分封镇守南方的大邦,立国之初便是周人在江汉之地的重要据点。且彼时随国境内,铜石皆裸露在外,故而,随国在此建国,便是把控住了此地的铜石,并以此厉兵,曾竭力遏制荆楚的扩张……”
范蠡说到这里,李然倒是想起来这个国家。没错,当年随国也曾是雄踞南方的一方诸侯,且其矿藏丰富。只是近百年来,却是直接销声匿迹了。
世人皆以为这随国早已为楚国所灭,却不想,竟是苟活至今。
“这随国当年坐拥铜石,曾凭借其军力鼎盛,乃是楚国之劲敌。只因后来周边小国都陆续被消灭殆尽,而周王室又势微,随国迫不得已,在其贤大夫季梁的撮合之下,便与楚国是立下誓言:“永世盟好,互不侵犯”。也由此,随国至今基本得以保全下来!”
(题外话:此前出土的曾侯乙编钟,具考证就是后来楚昭王送给随国国君的随葬品。根据现阶段考证,曾国和随国,其实就是同一个国家。)
“由于这随国的国君乃是姬姓,而先生亦为周人,而且其所求者亦不与楚国交恶,故而先生若前往求助,许以事后重酬,那么只凭借先生在楚国的名望以及在郑国祭氏的身份,随国国君定肯出手相帮!”
李然闻言,不由得点头赞和道:
“少伯所言极是!若真如此,便可无忧矣!”
范蠡只是在外面听到只言片语,便知晓他们的难处,并由此想出这样一条“求援于随国”的计策来。
非但如此,而且此计还顾忌到了随国和楚国之间的关系,甚至是李然在楚国的名望等等这一系列的利害关系。
并据此直接判断出,随国是目前他们如今可以争取到的一股力量。
这份心思缜密,让李然也是极为佩服,难怪此人能在悠悠历史中享有盛名。
范蠡这时又自告奋勇道:
“先生,范蠡愿前往办妥此事,只需先生修得公文一简即可。”
“此行干系重大,戌愿和这位小友一同前往,从旁协助一二!”
此时,叶戌也上前抱拳如是请道。
而李然则是稍作沉吟,决定让他二人是前往求助随国,正好也看看这个小范蠡的能耐。且又派了二十人作为护卫,并且修简一卷,交予范蠡。
“楚境目前并不安稳,你们这一路上凶险不小,切记要注意安全,危地不可久居,避开不必要的麻烦。虽然此行于与楚国无关,但如今楚国朝政混乱,也难保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范蠡得了公文,便是抱拳应道:
“先生放心,蠡早已在心中谋划好路线,当可快马赶到随国。事不宜迟,蠡这便出发!”
散议之后,范蠡和叶戌便带着那二十人出发了。而李然和孙武则将他们送至城门。
孙武望着他二人远去,心中不由忐忑:
“此人如此年轻,当真能堪此大任吗?”
而李然闻言后,却是浅浅一笑,颇为笃定的答道:
“呵呵,长卿多虑啦!想当年,长卿兄又何尝不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