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好好的阖家团聚,朱厚照为什么非得抢戏?
因为朱厚照看出来徐家是个凤凰巢,得下手占住,先到先得。
朱厚照要将徐家当作一面旗帜,皇产合作社在江南的活榜样。
这一点优先于其余,必须先入为主将第一印象固定好。
将调门拉高,高到任何人都无法危胁徐家与皇产合作社的融合,徐家就落在了朱厚照的大棋盘里,成为占位定型工业化生产的先手。
徐家的巨富不重要,甚至徐霞客也不重要,源源不断培养出徐霞客的体系很重要。
徐家最值钱的是组织工业化生产的经验,是薛老夫人和杨氏,而不是徐经这个公子哥。
徐经在德州管理过一段时间的铁矿,也还不错,但他无法全盘承载工业化生产管理的理念,都是用一些固有套路来解决问题,是耳濡耳染的小聪明,不成体系。
到了梧塍,朱厚照第一眼就看出徐经的招式从哪来。
码头上让船的调度虽然慌乱,却很迅捷,也很合理,这是管理潜移默化的结果。
传讯的应对也很规范,关键是高效。
别以为这个不重要,遇事该找谁,如何快速上达,哪怕运作了百多年的朝廷都在不断摸索改进。
朝廷里全是人尖,他们都头疼的事,朱厚照却在一群底层佣工身上看到了章法,这就很秀了。
教会聪明人办事的方法容易,让素质不高的人学会套路很难。
必然有人经年累月的强化灌输,甚至安排好整个日常氛围,才可能出现这种局面。
也就意味着整个梧塍一直在这套管理体系之下运行,入了骨,成了习惯。
这就是从徐经祖爷那代开始徐家的男入可以躲进小楼成一统醉心学问,可以一心举业,可以花天酒地,可以游历四方,徐家却蒸蒸日上的原因。
到徐霞客整整八代,百年老字号。
证明徐家一直有一个运作良好的体系,并且能让管理办法代代传承。
哪怕是徐经这里得罪了皇家,徐家依然能挺过去,东山再起。
这非常不简单,也不是一个两个特出人物能办到的。
朱厚照想让皇产自增值,良性滚动发展,缺的就是这样的体系和认同这种理念的团队。
管理学是一门学问,是如何调配改造人的手法,经营生产的管理更难,因为不是在高素质人群应用,拿本书学不会。
聪明如杨慎,让他接手日月堂,一开始也频频地抓瞎碰壁。
朱厚照想推广工业化生产,必须找到能承载先进理念之人群,这方面梧塍徐家无人可比。
通过徐家打个样,试验出一套能容纳后世思维的经营模式,是不是可以复制?
这可是个根植于明代的经营实体,没有水土不服,是徐家搞了不知多久的社会实践固定下来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