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再婚是该这样,但最关键的一点是:得先遇到适合的人。”
冯老师说:“是的,缘分这个东西真是可遇不可求的。”
午餐过后,冯老师带我们去了庙荒村。红旗渠的支干渠从村中穿过,渠两边用低矮的红砖墙做防护,墙最上面用的是以前院子围墙上面搭的红瓦,围墙并不是连着的,而是高高低低,错落有致。沿着渠边的石板路,我们进了村。街边房子和院子的外墙都用泥土和粉碎过的小麦杆和成的泥粉了一遍,有一种古朴的情调,王老师说,这个泥里应该加了水泥或别的加固的材料,这样这个泥才能保持的久。村里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用木头刻的对联。村子里种了很多花,随处可见一簇簇的竹林。冯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庙荒村的前世今生。庙荒村之前是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近几年在一位女村支书和第一书记的带领下,从大城市请了设计师打造村容村貌,发展旅游经济,几乎家家户户做民宿,现在村里富裕了。这让我想起了在我老家附近的渔洋村。渔洋村是六千年文明历史不断代村庄,这不仅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属罕见。网上说渔洋村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下七垣文化,到春秋、战国、五代十国,唐、宋、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都能在渔洋村找到实物和印记,好多年前渔洋村的纪录片还在中央电视台播过。渔洋村临近漳河河滩,取石头、沙子非常方便。之前村中有很多石头砌的房子。村子的几个券门也是大石头砌的。可是几年前不知道哪位当政者把券门用新的蓝砖垒起来了,大石头也被封在了里面。街道两边的老房子也喷上了现代化的涂料。很多旧的瓦房也被推翻建成了新房子。相比之下,庙荒村是在原有房子街道的基础上增添了返璞归真的农村气息。而渔洋村把自己原来的这种淳朴的气息修改得面目全非、不伦不类。着实让人痛心!
冯老师又说到庙荒村的这位女支书工作起来不要命,年仅六十岁左右,却积劳成疾,患癌两三年了。我们听了内心很是震撼,原来真的有这样废寝忘食、舍己为人,帮助农民致富的好带头人。我们在村里参观时惊奇之余又多了一份敬畏。同时我们又为这位女支书感到心疼,在奉献社会、燃烧自己的时候也要顾及到自己的身心,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身体健康都是第一位的。也许我们没有她那样的思想境界,只能在心底祝福她,希望她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