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璎瞧了瞧孙氏隆起来的小肚子,道:“但是呢,卖炸串终究是小买卖,能保证咱家有余钱,能看病,能养我未来侄子侄女,勉强给我二哥娶媳妇儿,但是要想以后大哥二哥的孩子上学,光靠一个小摊子,是供不起的。”
孙氏听到前半句,有些不好意思,自家小姑子弄成的买卖,竟是要把钱都给老韩家花,还要养她的儿女。
听到后半句,孙氏湿了眼睛,险些扎到手。
她从来没敢想过有朝一日自己的孩子能读书。小娘子却替她先考虑了。人人都知道读书好,读书人金贵,哪怕学的不好,考得不好,也能谋个体面的工作,比一辈子陷在地里,靠天吃饭,当个泥腿子强。
老天爷高兴了,能吃饱饭,老天爷不高兴了,或者其他哪个大官小吏不高兴了,为难为难,吃不饱饭不说,不卖儿鬻女,已经是谢天谢地佛祖保佑了。
要是学得好了,谋个一官半职的,那就是祖坟冒青烟了,全家人跟着受益,乃至全村子都能跟着沾光。
要说读书人金贵,金贵在什么地方?那是用钱堆出来的!以前她不知道,可她听韩小娘子跟她唠嗑,方二郎抄一本启蒙书,书铺都能给一两银子,那书铺再往出一卖,指不定得到二三两,根本不是一般人家能买得起的。
听说抄书能挣这么多钱,这些日子看韩大郎跟着韩小娘子识了几个字,她便有些动心思想让韩大郎赚这份钱。
把这想法跟韩小娘子一说,倒是没遭到小娘子的嘲笑,只不过她也明白了,抄书是个挺高的门槛,不说字要认全。
书铺能收的,要一手工整的好字,就是练出来这字,都数不清要费多少笔墨纸砚,孙氏打消了让韩大郎抄书的年头,愈发觉得读书很金贵。
这会儿听韩小娘子一本正经地打算着,她岂能不激动?
就这半年来,韩小娘子想做的每一件事儿,大大小小,都成功了,孙氏心里热乎乎,开始为还没出世的孩子期盼起来。
只听韩璎继续道:“咱家现在人手不够,过阶段大嫂生了,家里人更是不够用,不可能不看孩子,看孩子最少得两个人。”
钱氏点点头,失意韩璎继续说。
“咱们盼了这个孩子很久了,自然得把他养好,离不了人。要想把摊子支大,恐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钱氏道:“前段时间咱家就雇了你吴婶子和于婶子,她俩穿串穿的挺好,再多雇几个人呢?不就捯开了?”
钱氏说完这句话自己也诧异呢,哪成想她也会说出多雇几个人的话,半年前家里还欠一堆债呢!
韩璎给钱氏竖了个大拇指,夸道:“娘,您可真聪明,干不过来就雇人呗!我也是这么想的!”
韩璎嘿嘿一乐,甩了一下不再毛糙干枯的头发,道:“可是呢,咱们要先雇人把豆油的产量提上来,不然吃食买卖扩大了,豆油跟不上,那可就砸了咱们老韩家的招牌。”
“还有一点,若有那个眼光好的,来咱家买豆油,咱们也能卖,这利润一下子就上来了,若能往密州销售,甚至卖到密州之外的地方,卖到京城。”
韩璎眼睛亮晶晶地抓着钱氏的手,略微有些激动:“娘,大嫂,那咱家就发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