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能保证他不会有所动作?
三万久经沙场的士兵和如今京城总共不足五万,大多数还都是没见过血的京城护卫兵相比,谁强谁弱一目了然。
所以臣提议,必须派人阻止。
正好也借此试探一下安国公到底安不安分,如果他听从旨意,不再坚持率领三万大军班师回朝,那就说明情况也许还没那么坏,如果他坚决不听命令。
那我们至少也有点时间准备一番。
还望太后三思!”
虽然在场百官,不一定有多么忠心于小皇帝,但是对于大多数并不想造反的文官团体而言,一个三岁的小皇帝显然比一个手握大军的安国公更好控制。
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话,他们当然还是愿意维持现今局面,并打压手握兵权的那些个武将勋贵,提升文官地位的。
因此兵部尚书,一直由文官把持的兵部尚书,一上来,就差没直接说,他现在怀疑安国公可能想要造反啥的了。
与此同时,其他官员也有附和。
“确实,臣提议,太后应立刻以陛下的名义,下旨勒令安国公只允许带三十,或者百余人护卫回京城,其余士兵留驻原地,静待随后的按律分封行赏。
更应该让安国公立刻交还兵符。”
“若是此次妥协,即便安国公本身可能没有什么想法,可谁又能保证他手下的那些士兵以及其他将领没有想法。
人的野心是会被越养越大的。
所以此次必须压制住安国公。
安国公灭国之功确实可嘉,但也大不了增加封赏就是了,而僭越之事却绝对不能允许,还望太后早下决定,若是晚了,恐怕安国公就率领大军来了。”
在文官们大肆贬低安国公,怀疑他有造反想法的时候,武将勋贵们一部分沉默不言,还有一部分则是压根没理会上面的乔木有啥想法,直接跟文官吵了起来,有个别甚至还上手,打了起来。
大体意思就是说,我们在外面提着脑袋打生打死,你们凭什么坐在家里。
凭空怀疑我们清白之类的。
还有说安国公灭国功勋巨大,放在往常就是封王也是可以的,率领三万大军班师回朝,虽然有些不合规矩,但这三万大军都是有军功的,本来就理应封赏,带回来也不无不可,他要是真想造反,完全可以把二十万大军都带回来。
何必只带三万回来。
一群弱不禁风的文官,口头功夫可能比那些个武将啥的厉害的多,可是真打起来的话,那是十个也打不过一个。
再加上开国之初,周围还有些小国没有完全平定,武将地位本来就高于文官,一个个也是真的有权有势有私兵。
跟天下持平日久。
武将无仗可打,职位提升速度远低于文官,被文官压制管辖的时候相比。
那是真的完全不可相提并论。
所以没一会,下面就乱了起来,边上伺候人等也不太敢上去拦,毕竟这些个武将是真的不给面子,以前先帝还活着的时候,先帝武力超群,还能压得住他们,他们也敬佩先帝,可如今先帝已死,这朝堂上,哪还有压得住他们的。
很快,下面便一片痛苦哀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