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村子里靠街的房子的墙头下,春秋天气好的时候,都会零散的聚集着三五个、六七个的老人家,他们自备着小马扎或矮凳,有的拿着个旱烟袋,有的拄着个拐棍,坐下后将拐棍立于两腿之间,双手握住……早上太阳升起的时候,他们坐在东山墙下向着阳光,等他们的影子快朝向正北的时候,他们就知道该吃中午饭了,午饭后,他们坐在南院墙下,仍然向着阳光,等太阳西斜的时候,他们就知道该回家了。他们不需要看表,他们聊着年轻时的勇事或者谈着别家的家长里短或者当有人从他们面前经过时,这个人就成了他们的话题,他们会聊起他是谁家的谁,他的父母家人、他的故事、他的上三代或后代。他们大部分已经七老八十或者身患残疾,干不动活了,每天除了吃饭,这就是唯一的活动了。后来于乐跟他的小伙伴满村子疯玩的时候,给这支队伍起名叫“等死队”。毫无疑问,于乐的爷爷于宣正便是这队伍中的一员,而且他还有个拐棍。
张玉英的母亲请人找于德忠时,那人发现了墙头的于宣正,虽然知道他帮不上什么忙,但也顺便告诉了他“你儿媳妇快生了,赶紧回家看看吧,我去寿昆家通知你儿子”。“等死队”的话题立刻变了,于宣正也顾不得什么,拖个瘸腿飞快的挪腾着,差点把拐棍甩飞。回家后他除了拖着个瘸腿来回踱步,不停的问怎么样了,其他的什么都帮不上忙。他的疯婆娘,听着人来人往的有动静,坐在院子里扯开了嗓子又骂了起来。当然,现在没人顾得上他们,大家也都见怪不怪了。
于宣正的儿子、儿媳妇、亲家去医院后,于宣正又回到了队伍当中,这个时候他更需要跟人说说话,平复自己的担心和焦虑。他跟人说着自己的无能,自己的无助,他的孩子本来可以活得更好,现在整个家庭被他老两口拖累了,他心里很压抑,几个老哥们开导着让他想想将来,很快就抱孙子了,日子慢慢会变好的……
------题外话------
前几章稍微铺垫了一下大的背景,叙述居多。后面开始,文风会慢慢改变,可读性应该也会有改进吧。毕竟不像是恐怖悬疑或者其他的故事情节紧凑,加之文笔有限,会努力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