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明被她噎的半天发不出声音,然后也生气了。两人回去后有大半个月互不理睬。这包从此后洛小甪也没有真正用过。
再次踏上香港这片土地的时候,洛小甪不禁回想起了这段不愉快的经历,已经过了很多年,当时的郁闷和委屈却还是那么清晰。
当时怎么就不明白,根本不是一只包的问题。问题在于在相同的物质水平下,同一标价的物品,在两个人价值观里的差异。问题更在于,每个人心里都对价值有个排序,一个人只有100元却愿意为你花99元,和一个人有10000元却只愿意为你花99元,这是同样的99元吗?
可是当时就算想明白了,又能怎样?刚结婚没多久,难道就为了一只包的事情闹分闹合?那是要多任性的人才能干出来的事情?谁也不会支持你,会有无数人跳出来从各种角度劝说你,到最后大概率还是你的错,多大点事儿不是?
但事实上,这种隐蔽的、骨子里的价值观差异和感情的距离,一只包和一百只包的故事结局,并不会有差异。只不过,大多数人都要等到一百只包的故事发生之后,才不得不直面和断腕。有多少人在一只包的时候,就知道即使止损呢?
洛小甪苦笑一下,从往事里收回思绪。
在酒店安顿好之后,洛小甪就联系了吴赟安排的律师高嘉禾。
高嘉禾是典型的香港精英人士形象,30多岁的样子,瘦高,戴着金边眼镜,斯斯文文的样子,一口中英文夹杂的香港普通话。他说他跟吴赟之前的公司合作过很多单,跟吴赟也是好兄弟,现在吴赟自己出来创业的,好兄弟一定撑他。
洛小甪觉得高嘉禾口口声声好兄弟的时候,一股浓浓的古惑仔味,和他这一身的西装革履很不搭,有点反差萌。
高嘉禾的律所在中环的核心位置,周围写字楼密布,香港80%中等规模以上的专业机构都星星点点的布局在这里。在律所开了半天的会,高嘉禾跟洛小甪一起初步制定方案,他们打算用在香港做合伙企业的方式重组原来慕容他们搭的结构,同时把所有的董事或代表人的名字都换成坤德指定的人。高嘉禾一边安排人做文件细化,一边带着洛小甪去附近的写字楼见了几个会计师和秘书公司,一方面对方案中不是太确定的部分咨询一下,另一方面让洛小甪自己选择和哪一家合作。在香港的专业体系里,一个项目通常少不了律师、会计师和秘书公司通力合作,所以这个圈子他们互相都很熟,互相引荐业务。洛小甪做完方案,选好机构之后,跟吴赟通了电话,汇报了一下,吴赟对洛小甪的选择没有异议,让她尽快落实就好。
洛小甪非常喜欢在香港的工作节奏,效率很高,说好方案说好deadline,这些专业人员一般都是风雨无阻地交货。还有一点好处是,在香港很少无谓的应酬。高嘉禾在洛小甪到的第一天请她在中环丽苑吃了一顿工作餐,然后就专注工作,晚上洛小甪说想自己逛逛,高嘉禾就介绍了几个地方,完全没有强迫招待。这种感觉让洛小甪感觉非常的舒服自在。
晚上洛小甪并没有去高嘉禾推荐的商场,也没有去什么景点。记得自己以游客的身份第一次来香港的那回,像个傻子似的带着一张长长的代购清单,清单里有委托买化妆品的,包括那种沉沉一罐子美容泥,有委托买包的,甚至还有委托买某个指定品牌的台灯的。那时候海淘还没有兴起,而很多东西香港和大陆的价差确实比较明显,周围但凡有个人去香港或者澳门,不帮忙带点东西仿佛都说不过去。结果,那一次的旅游几乎都耗在对着清单不停为别人买买买的过程中,回来因为东西太重,行李箱都坏了。又因为跟段明吵架了,段明只顾自己背着旅行包快步走,洛小甪梗着脖子拖着坏掉的行李箱从机场一路回家,哪怕自己已经力竭也不愿意喊段明一声,到家的时候,洛小甪感觉自己就好像一只跑光了气的气球,动一个手指头的力气都没有了。
那一次的经历,彻底摧毁了洛小甪的逛街欲和购物欲。
这回,洛小甪只是坐在叮叮电车上慢悠悠地晃着,欣赏着这座城市的夜色和烟火气。
电车缓缓地穿过霓虹的光影,车上形形色色的人上上下下,热闹、喧嚣、繁华,洛小甪仿佛身在哪部tvb剧的背景里,一切就在身边,一切与己无关,无比真实又无比虚幻。
那一刻,洛小甪的心里万籁俱寂。
三天后,一切妥当。洛小甪抱着一摞文件和三张中介机构的账单,踏上归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