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脉的南端有一条余脉,名为南瓯山脉,一直向东延伸到海边。
在山脉的尽头,也就是龙光郡西南有一座雄关要塞,名为瓯山关。
自古以来,瓯山关就是闽海道的南大门,咽喉之地,靠山临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堪称天险。
这一日,赵虎率军来到瓯山关五十里外扎营。
赵虎新掌兵权,人心多有不服,不敢擅离职守,由他本人坐镇大营,然后放出哨兵,仔细探查周围四方军情和地势。
与此同时,他暗中派出几名亲信出马,走海路前往瓯山关侧面勘察地形。
赵虎本想着瓯山关东南临海,或许可以从海面上夹攻。
但他的斥候回来之后,汇报结果让赵虎倒吸一口凉气。
因为,海岸边是一条无边悬崖,瓯山关就建立在千丈绝壁之上。
什么叫天险?
这种高度,就算是海中有百万雄兵,也全白搭!
即便是赵虎,想要攀登上千丈绝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看来,只能从正面强攻了!
当天夜里,白天放出去的密探陆续回营,赵虎也得知了瓯山关的守备情况。
瓯山关的防御体系,由主关和一南一北两个小关隘组成。
原瓯山卫指挥使牛河亲率五千兵马镇守主关,另外两个小关隘则分别驻兵五百人。
瓯山三关呈倒三角形分部,两小关在前,一南一北,主关在后,这是典型的牛头犄角之势。
两小关与主关之间,修有城墙甬道,任何一关被攻击,互相之间都能快速增援。
此外,附近的居民和山越部落都已经被迁走,可见敌方已经做了坚壁清野的准备。
时值春夏之交,稻米还未长大长熟,魏军无法就地取粮。
好在岭南东道富庶无比,府库充足,左连仲坐镇后方梅山关,指挥调度。
前方领兵的赵虎的梅山左卫,无论军械还是粮草都供给无忧。
赵虎手中有原瓯山卫指挥使牛河的资料,知道这人是沙场宿将,稀有级九阶巅峰的实力。
牛河早年是大魏镇魔司出身,曾任二等金章捕头,后来历任县尉、郡巡城司副总捕头,瓯山卫指挥使。
牛河的主修功法是一部《大力莽牛功》,号称铜头铁臂,力大无穷,不是泛泛之辈。
这一次东南之乱与普通盗匪作乱截然不同,伪吴王孙历乃是三百年前汉末江东猛虎孙坚的后人。
太祖年间,孙坚次子孙权割据江东,为会稽太守,也是一方诸侯。
后来,文帝奉天承运,接受汉献帝的禅位,改国号为大魏,孙权主动上表归顺,被封为大魏吴侯。
此后三百年,孙氏家族世代公卿,在江东地区势力极大,门生故吏遍天下。
孙历此番叛乱,蓄谋已久,所以短短数月时间就席卷江南地区,东南四州竟然有三十多个郡都追随孙历。
就连大魏镇魔司之中,也有很多人是孙氏故旧,孙历起兵造反,他们逃脱不了干系,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官兵造反,与百姓造反,有本质的区别。
官兵镇压民兵,往往可以几千人击败几万乱兵,乃至十几万乱兵。
因为草莽之中,或许有厉害人物领头,但必定大量缺乏人才。
尤其缺少晓畅军事的中层
(本章未完,请翻页)
武官,所以军队战斗力极差,往往不堪一击。
此番孙历造反,割据东南四州之地,又有世家大族附逆,其中文武人才多如过江之鲫,拥兵百万,猛将如云。
而且东南四州三十八郡,地域广大,几百个大小县城之中,府库百年收藏,尽入孙历之手。
另外还有大批文武官员附逆,地方官府正常运转,各方赋税,照常收取。
无论金钱还是粮草器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左连仲曾经对赵虎说过,伪吴国实力雄厚,急切之间难以迅速彻底镇压。
好在大魏朝廷已经反应过来,皇帝下旨,集结各地精兵强将,兵分八路,全面围剿东南叛臣。
大魏以全国敌一隅,东南虽富,恐怕也扛不住太久。
多则十年八年,少则三年五载,伪吴王孙历必败!
大魏立国以九品中正制为官僚选拔制度,世家大族把持朝政三百余年。
民间素有【上品无寒士,低门无高才】之讥讽。
如今孙历作乱东南,却在某种程度上给了许多寒门人才机会,让人有了奋力拼搏的上升空间。
自古乱世出英雄,对于左连仲等人来说,眼下正是大展宏图之机遇,英雄用武之时!
……
第二天,赵虎率军来到瓯山关前。
他见到瓯山三关之前不远处有一处小高地,山顶上面建有一个不大的要塞据点。
这个据点看上去最多只能容纳两三百人,而且孤悬在外,没有城墙与后面的城关相连。
赵虎心中大喜,正好可以尝试进攻这个小据点,试探一下叛军的实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