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规定,一甲只录取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合称为三鼎甲。
二甲占总人数的三成,赐进士出身,第一名称为“传胪”。
剩余的贡士为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名同样称为“传胪”。
二甲的进士都会留在京中为官,三甲的进士基本上都放到地方去。
阅卷官们连夜阅完试卷,挑选出前十名的试卷呈交给景文帝御览,供他点定三鼎甲初步人选,三鼎甲的最终结果也会受到大臣们的左右,具体还需要由景文帝和大臣们共同选定。
景文朝不是一言堂,景文帝饱读诗书,通晓经义,是真正的文皇帝,他对文臣们很尊重,在很多事上都会征求他们的意见,特别是以中和殿大学士李基为首四殿大学士,非常受倚重。
早上,文德殿。
大臣们已经互相传阅完前十名贡士的试卷,他们三五成群的围在一起各抒己见,现场的气氛很是热烈。
景文帝在两位大汉将军的簇拥下从外面走了进来,大臣们纷纷跪地行礼,他边走边道:“平身,各位爱卿,议一议此次殿试的三鼎甲吧?”
吏部尚书赵硕率先出列,高声道:“陛下,老臣认为,慕容鸿信的策论远迈他人,可点其为新科状元。”
大臣们纷纷赞同,景文帝目视李基、朱宗昌、张育梅和范亭坚四人。
四人互相对视一眼,出列躬身道:“臣等附议。”
大臣们齐声高呼:“臣等附议。”
景文帝点头道:“可。”
国子监祭酒常甯提议道:“陛下,孙欣的策论只比慕容鸿信稍逊一筹,可为榜眼。”
和慕容鸿信的众望所归不同,点孙欣为榜眼,引来部分大臣的反对,他们和赞同的争辩起来,秉承着“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原则,哪怕是吵到脸红脖子粗,也只用唾沫和声音来压制对方,从不会想着用拳头。
现场闹哄哄的一片,殿中侍御史大声制止,大臣们这才安静下来,纷纷看向景文帝,等待陛下裁决。
三鼎甲的排名他们有提议权,在不死谏的情况下,最终拍板的还是皇帝,若是意见一致还好,若是意见不一,就只能等皇帝来裁决。
“可。”
接下来就轮到探花了,景文帝来之前,大臣们就达成了统一的意见,傻子都能看得出来陛下有意点贾瑜为探花。
而且他具有探花的必备条件:才华和容貌,他的试卷也在前十名之中,点他最为合适,除此之外,别无他选。
众大臣纷纷看向李基,等他带头开这口,李基笑呵呵道:“陛下,依老臣之愚见,可点贾瑜为探花。”
保和殿大学士朱宗昌附议道:“以此子之才貌,实为不二人选。”
鸿胪寺寺卿房瑄出列道:“老臣附议。”
随后以各部院主要官员纷纷附议。
“可。”
三鼎甲确定后,二甲前十名依然由景文帝裁定,剩下的全由大臣们商议,这些贡士就不配让大臣们争到面红耳赤了,除了三甲的“传胪”掀起一番波澜外,剩下的基本上直接按照阅卷官们排的成绩定了下来,并没有产生多少摩擦和争议,一个多时辰后,此次殿试最终排名新鲜出炉。
随后于文德殿举行传胪典礼,景文帝按照最终的排名,依次传见新科进士们,面赐及第,谓之“唱榜”。
接下来就是分派职位,状元慕容鸿信授从六品翰林院修撰,榜眼孙欣授正七品翰林院编修,贾瑜为武勋,不授文衔,由二甲的传胪接任翰林院编修。
陈淳为三甲第三十一名,授河南道开封府密县县令,官衔正七品。
传胪典礼结束后,众新科进士拜谢皇恩,礼部尚书张育梅亲奉金榜,将其悬于永胜门城门口,除三鼎甲外,所有二甲以及三甲进士皆换上崭新的官袍,头戴乌纱帽,胸挂大红花,他们随礼部的官员们一起赶往放榜现场,等待三鼎甲过来揭榜。
随后景文帝赐三鼎甲游街夸马,状元慕容鸿信头戴金花乌纱帽,身穿大红袍,手捧钦点圣诏,榜眼孙欣和探花贾瑜头戴银花乌纱帽,亦是身穿大红袍。
太仆寺的官员准备好御马,慕容鸿信一马当先,孙欣和贾瑜紧随其后,并肩而行,旗鼓开路,锦瑟齐鸣,出了宫门沿着朱雀大街,一路朝永胜门而去。
皇城司和五城兵马司的兵士早把三鼎甲要通行的街道清理干净,无数的老百姓和文人士子纷纷涌到街两边,闺阁女儿家们纷纷出动,她们准备好了绣球,站在沿街房屋的楼上翘首以盼。
时至正午,在三月的暖阳之下,整座京城一片欢腾。
三鼎甲前面都有一个宫人高举着一面匾额,上面或写着“状元”,或写着“榜眼”,或写着“探花”。
贾瑜骑在高头白色的御马上,两侧楼上不停有绣球砸向他,女子们尖叫着,入耳全是“贾公子”和“贾仲卿”。
老的慕容鸿信她们看不上,丑的孙欣更是不屑一顾,几乎所有的绣球都是冲贾瑜来的,乌纱帽两边的直脚幞头都被砸歪了,才开始的时候贾瑜还把它们摆正,可摆正后没等几息又被砸歪了,反复几次无果后,贾瑜只好作罢。
贾瑜走到哪里,哪里就下起绣球雨,把宽阔的街道都染成了大红色。
南城的天空下起了瓢泼大雨,两侧青楼歌馆上的清倌人、歌女和花魁们的绣球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砸到他想纵马逃离,砸到他想破口大骂。
永胜门城门口,围观的人摩肩接踵,水泄不通,新科进士们站在金榜前面,三鼎甲好不容易从人群中挤进来,翻身下马,慕容鸿信站在金榜前,给礼部尚书张育梅躬身一礼,得到授意后,高声道:“谢皇恩浩荡,揭榜!”
孙欣和贾瑜走上前,一人站在一边,把金榜上的红绢布缓缓揭开。
状元率众进士观完榜,榜眼和探花先送状元归第,然后探花再送榜眼归第,最后探花自归。
归第就是送他们回住的地方,期间新科进士们自行散去。
至此,殿试彻底落幕,贾瑜正式成为此次春闱的探花郎。
礼部随即编著《宣德四年进士名录》,上面详细记载着进士们的各项资料,包括:姓名、表字、籍贯、成绩、所授官职等等,由隶属于礼部的信承司即刻五百里加急送至各道各府,再由各府抄录下达给各县各镇,以供全天下人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