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袁崇焕脱口而出的十三山,秦良玉陷入了一阵沉默。
川陕之地本身就有不少的土匪,这些土匪当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活不下去了所以选择落草为寇的可怜人。
山海寨的鼎鼎大名,就连纵横湖广的山匪都知道,更何况川陕之地?
所以经历过辽东诸多大战,对辽东有了好奇之心的秦良玉,自然也知道在辽东有着一个名叫山海寨的山寨存在。
毕竟摆在明面上的情报,哪怕是不想听,它也会自己飘到秦良玉的耳朵中来。
山海寨这个在关外鼎鼎大名的山寨匪帮,就是位于十三山当中。
更何况,秦良玉也是知道十三山的。
当听到袁崇焕提到十三山之时,秦良玉就想到了一段往事。
在沈辽广宁等战役之后,秦良玉认识了孙承宗。
而在之后和孙承宗的书信往来中,秦良玉曾经得知过一个事情。
那就是曾经在袁崇焕初来乍到之时,曾经有提过一次十三山。
那时的袁崇焕请示孙承宗说,十三山有着数十万难民,若是在宁远驻扎五千兵力以壮宁远声威,让建奴瞻前顾后。
同时派出将领救援十三山。
宁远距离十三山若是全程走大路的话,不过区区二百余里,而锦州更是防备空虚,建奴大军早就回去舔舐伤口了,乘着这个机会,将锦州拿下,对于大明而言是一个极大的好消息。
听了袁崇焕说法的孙承宗跑去找当时的蓟辽总督王象乾商议了一番。
结果就是王象乾选择了派遣三千战败士兵驻扎宁远,而孙承宗则是让辽东经略王在晋出兵驰援十三山,却因为各种问题,王在晋最终功败垂成,甚至还丢了十三山诸多辽民的民心。
数十万人,救回来了不到区区六千人,更多的人马除了惨死之外,就是回到了十三山中,继续猫着。
当初的孙承宗写书信跟自己说这个事情,还是因为秦良玉和孙承宗曾经有过数面之缘,秦良玉敬重孙承宗的为人,仰慕孙承宗的兵法韬略,所以自以学生居之。
而孙承宗对秦良玉这个巾帼英雄,也十分有好感,亦以学生待之。
所以这封书信,秦良玉知道了孙承宗告诉自己的道理。
那就是不论如何,用人一定要用自己信得过的。
但是十三山这个地名,自那时起就深深的被秦良玉记在了脑海之中。
任何一个名将,都是擅长利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大要素的行家。
而秦良玉既然知道在建奴后方,就有着数十万难民,那么自然就会想到如何利用起这些难民的方法。
只是伴随着时间过去,秦良玉下意识的以为,建奴后方十三山中的难民,应该早就被建奴杀光了才对。
山海寨作为一个纵横辽东的匪帮,更是建奴的眼中钉肉中刺才对,没理由现在还存留着。
建奴哪怕是再蠢,也没理由能够干出在自己腹地养寇这样的事情来。
所以袁崇焕在此时提到十三山,莫不是建奴真的失了智,在坐稳了锦州等地之后,没有选择围剿十三山?
看了看袁崇焕,正准备翻身上马的秦良玉低声问道:
“袁兵备,十三山中的辽民,现在莫非都还幸存着?”
秦良玉问出来的这句话,在袁崇焕听来,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毕竟秦良玉的哥哥秦邦屏,就是惨死在了援辽之战中。
而浑河之战当中,秦良玉麾下的白杆兵更是战死两千余人,秦良玉哪怕是心再大,也自然会关注辽东的局势。
杀兄之仇,又岂能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