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就可以自己推算十二时辰,对应的都是几点到几点。
当回到车厢里,因为夜很深了,小弟放床上就睡着了。
李孟羲迟迟没有睡意。
他索性起来,轻手轻脚的爬起,批上衣服,轻轻推开车厢上的小窗户,透过窗户,看天上的月亮。
八月份了,应该属于初秋的气候,夜里稍微有些亮了。
八月初一,天上的月亮果然是一弯小小的月牙,细的像玩玩的线。
在这个异时空的天空下,看着纤细的月牙,李孟羲渐渐的想到了前世,想到了小时候,想到了爷爷。
也是,和月亮有关。
小时候,有时晚上跟爷爷一起出去跑着玩,爷爷走着走着会问,“呀,今儿几号了?”说着,爷爷抬头就看天。
李孟羲想起,那时自己总是想都不想,直接告诉爷爷的是阳历的日期。
每每,爷爷自己抬头去看,若是天上有月亮,爷爷看了一会儿就能看出来是初几。小不懂事,爷爷说出了阴历初几,总是说说爷爷说错了,吼爷爷,还犟。
阴历日期与阳历日期,总不是在同一天。正如种了一辈子地只懂阴历的爷爷,和只看阳历的自己,相错了一个时代。
爷爷不识字,有日历也看不懂,每到村里喇叭上喊交水费电费或者发粮食补贴的日期,爷爷总是要去找人问,这是阴历是几号。
而今,自己也只能靠看月亮确定时间了。
李孟羲心绪纷飞,他睁眼看着天空,想到了很多很多,月亮也从天空正中,一点一点一点的向一侧坠落。
李孟羲能大约区分时辰了。
月亮一点一点在天空移动,子时,丑时,寅时……
然后,月亮不见了,天亮了。
小弟醒了。
不知不觉,发呆了一夜。
太阳已经从东方升起,天光大亮。
太阳初升,是什么时辰?
清晨,应该是辰时。
子丑寅卯,辰巳午。
辰到午,三个时辰。
一个时辰两个小时。
三个时辰,六个小时。
从早六点到中午十二点,刚好够。
李孟羲感到很开心,是因为掌握了知识充实感。
与之相比,因为在寒夜中呆了一夜而变得似乎是感冒了有些不透气的鼻子,则微不足道了。
——
八月初二,依然是一天行军。
李孟羲在行军途中,开着车窗,频频观察天空的太阳,以此来练习如何去识别时辰。
在上一世,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初中的时候,除了语数外三门主科,还有物理生物化学三门辅科,除此以外,更有历史地理思政等高考都不考的东西。
当时多少人以为,地理之类的东西没啥大用,李孟羲在学生时代也觉得,地理课也就有丰富些知识的意义罢了。
然而没想到,当初学完又几乎忘了的东西,剩下的还记得的一鳞半爪,现在竟然发挥了大用。
就比如现在,如何在白天判断时间。
李孟羲看着天上的太阳,和广阔的天空及天空下的大地,他脑海中竟然神奇的浮现了一些抽象的几何图形。
图形出现的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初中地理课本某一副插图,介绍太阳运动轨迹时,是用一个半圆的示意图表示的。
根据时间变化,一格一格的日象示意图,布局跟钟表刻度布局一般类似。
也就是说,白天一天时间,太阳在空中和地平面形成的图形是一个半圆。
而太阳对地的运动速度是大致匀速的,这样的话,如果用量角器量出太阳自东地平线上升起之后,转过的角度,再算一下角度等于一百八十度的多少,就能按比例算出的白日时间。
比如,若是太阳从地平线上起,转了九十度,即,太阳和地面夹角从0度变成90度。
那么,此时就是中午。
那么,此时的时间,就是白天天长的一半。
而如果,太阳转动的夹角,是四十五度。
那么,就是时间已经过去了白天时间的四分之一。
也就是,大概是上午九点。
同理,当太阳转过一百八十度,就是落山了,从东转了一百八十度,到了西地平面落下,刚好一百八十度。
太阳升落轨迹是个半圆、半圆是一百八十度。
这两点知识,一个来自于初中地理课本,一个来自小学数学,这两点知识此时的意义在于,让李孟羲觉悟到,如果能精确测量出太阳转动的角度,那么,就能极精确的测量出时间。
古代计时的日晷,也是根据这个原理,不过,日晷不是直接运用太阳的转角,而是利用太阳照射晷针影子,是间接利用。
李孟羲瞅着天上的太阳,瞅了半天,他也摸不准现在太阳的转角,是四十五度左右,还是三十多度呢。
人眼的观察能力有限。
因为是一百八十度,又因为是测角度,李孟羲自然就联想到了量角器。
要不,做个量角器呢?
这个念头一经产生,李孟羲就觉得值得一试。
和太阳及天空有关的,应该是天文知识,再不济,是地理知识。
李孟羲自忖知识浅薄,天文地理近乎文盲。
但,试试呢?
万一区区一个量角器,真的很好用呢。
要是真的随手对着太阳,对着地平线一量,轻松算出太阳转角,然后得到精确至极的时间。
这样,就称得上是能察天时了吧,天文地理,能懂一个了吧?
别人,比如车夫老铁,老铁依靠着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抬眼一看,就能看出大致时辰,能精确到半个时辰之内。
也就是,有太阳的情况下,经验丰富的农夫能把时间的误差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
也就是,随口约莫出七八点,八九点,这个程度。
但这不够。
若是战时,不能精确判断时间,时间误差大到一个小时那么多,那么,假设要趁天未黑,紧急突击敌军一个营寨。
可是,因为不能精确判断时间,要知道,傍晚,天说黑就黑了,五分钟前天还是亮的,五分钟后天色就完全黑了,五分钟就足以大变样,更别说误差一个小时半个小时了。
那么,如果对时间的估测精度比较高,就可以在军事安排上,避免很多因为时间因素而造成的混乱。
比如,若看天色估计还有半个小时天黑,而路程半个小时也够了,于是下令出军。
结果,不到二十分钟,天就黑了。
出击半道而止,只得回撤,徒劳军心。
而要是,对时间的估测精度更高,当无有此麻烦。
我方能精确估测时间,而敌方不能,一来一去,就是代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