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耗体能少,放在现在,就等于省粮食。
体力利用效率提升三倍,意味着就省了好多的口粮。
早上都是喝了一碗粥,然后一走一天,跟着一天之中,拉车一个时辰,再坐车上三个时辰,这两下一比较,就很容易比较的出,拉一时辰,歇三个时辰更不容易饿。
不容易意味着,可以用更少的口粮维持住民夫最低日常所需的能量。
板车,口粮,这两个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的东西,意外有着紧密关联。
板车能节省五分之一的口粮支出,甚至能节省更多,事实就是如此。
这是工具带来的优势。
由此关联到一个问题,百姓逃荒的时候,拉着板车逃荒好,还是走路逃荒好。
可以简单算一下,按一家大人四个算。
那么,按一人拉车三人坐车,然后一个时辰轮换一次的轮换顺序,则可把日人均走路的消耗,降低四分之三。
与此同时,拉车相比单纯走路,更耗费力气一些。
古代路况虽说不好,但架子车就是适应古代路况的车辆,完全能够在古代路况下行驶。
赶路四分之三体能的节省,和拉车时体能消耗的增加,两下一抵消,大致,依然可以降低四分之赶路的体能消耗。
在绝境之时,四个没什么力气的各自分开走的流民,最终会倒在半路。
但如果有架子车,四个没什么力气的流民,两个人拉车,两个人车上歇息,一替一截,还能继续往前走,并未至完全山穷水尽。
有时,能往前多走个三五里路,说不定前边就有人烟,有吃的,就是活路。
综而述之,通过粗略的计算可知,逃荒的时候,带着架子车逃荒活下来的概率,比不拉架子车逃荒的概率大不少。
逃荒什么的,可能用不上。
但义军中很多流民,流民跟着大军到处浪荡,不是逃荒,也是漫长的不停的行进。
板车能提高行进能力,还能省一些粮食消耗,计算可知,越多板车,后勤压力越小。
哪怕,往最小了算,板车就能平均省下人均十分之一的赶路能量消耗呢。
一天假设走四十里,这四十里路,假设说需要消耗一个馒头的能量的话,那么,板车节省下十分之一赶路的能量消耗,就是等同于,节省了十分之个馒头。
军中万人,每天,就节省下千个馒头。
千个馒头,能养千个人。
一千人的口粮省下来了。
这可是是一千个人口粮。
这笔账一算就能知道,军中板车越多越好,多到两人配一车,则最好。
一人拉车一人坐车,车上坐一人,跟空车差不多,人拉空车,多消耗的能量才多少一点,转换成粮食消耗,也没多少一点;而一个人走四十里路消耗的能量则是极多,转换成粮食消耗,少说有半个馒头。
由此不难得出一个古怪的结论,缺粮食,就多造板车,板车越多越省粮食,简直诡异。
义军板车存量已基本满足所有运载和生产需要,已然开始把多余的板车派发给民夫,平均一辆车节省下来的人均体力消耗,换算成粮食,大概每日一个馒头。
【板车,一人拖三人,四刻一换,一日,可省人均赶路之四分之一体力损耗,因体力损耗减少,故能减少粮食需求。
既,板车非只是运载工具,更是减省体力之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