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耽美小说 > 汉末第一兵法家 > 第六百零一章 钱财裕足

第六百零一章 钱财裕足(2 / 2)

 推荐阅读: 灵气复苏,还好我能穿诸天 穿呀!主神 网游之最强团长 九叔世界之超级强化 邪视天下 远荒纪 我读的大学很可怕 富豪是怎样炼成的 快穿之反派女配是bug 时光里的小雀跃
最新网址:hbcjlp.com

刘备走过来,捏掉李孟羲脸上的鸡毛,笑得不行,“确是如此,轻了点,那羲儿你说,该如何改进?”

轻了,加重而已,很简单。

李孟羲不加思索便有了解决方桉,“用石头,往一圈绑一圈,能重许多,这样喜鹊野鸡之类便跑不了了。”

方法完美,既简单又省事。

之后,李孟羲很认真的去思考麦秸簸箩用来捕鸟的话,到底还有哪些不足。

不足还有,其一,簸箩的缝隙编的有点大了,鸡蛋那么大,李孟羲再一想麻雀那个小体格,缝隙太大的话麻雀一钻就钻出去了。

故而,簸箩的缝隙应该以不大于五铢钱为佳。

其二,李孟羲觉得簸箩不够大。

很明显,簸箩越大,陷阱范围就越大,要是锅盖那么大一点儿的小簸箩,很难抓到鸟的,大的跟桌子那么大的簸箩抓鸟成功率才高。

于是,李孟羲道,“簸箩可以径长五尺为佳。”

就这些了,就这三点,第一,簸箩一圈得绑些石头加重重量,麦秸簸箩实在太轻了。

第二,簸箩的网孔得小,孔不能比铜钱大,不然麻雀能逃出去。

第三,簸箩能大就大,越大越好,最好是五尺大小。

为何严定为五尺大小,是因为李孟羲考虑到待明日要向民夫们发麦秸,要从民夫们手里收簸箩,到时得有统一的标准,不然,民夫们编的簸箩有大有小,收都没发收,再要是有聪明人把簸箩编的跟脑袋大那么一小点,那用都没办法用了,收了也白收。

再考虑到发动民夫的人力来做簸箩,其中关键是得核算工时,然后按工时来决定和粮食的兑换价格。

关键在工时。

晚饭的时候,吃完了饭,李孟羲盯向刘备,“嘿嘿,玄德公,有劳你辛苦则个,某想知,若编一径长五尺,深一掌,孔小于五铢钱的簸箩,耗时会是多久。有劳!”

刘备成了李孟羲的苦力了。

没办法,刘备只能放了碗开始编起来。

刚吃过饭,刘备有些懈怠,李孟羲还在一边催促,“快些,能多快多快,不然算不准,咱就得多亏粮食。”

没办法,刘备只能忙的手都不能停了,唰唰编了起来。

因为没有钟表的关系,李孟羲估算时间只能是默数数字来估算。

最终,当刘备费了好大劲把一个很大的簸箩编好,编好了一个直径五尺,深一掌,并且网孔小于一个铜钱大小的大簸箩,李孟羲估计的时间是,大约一个多小时。

就算两个小时,那么,民夫们一个人一天得按几个劳动时算?从早六点到晚六点,一个人可以编六个大簸箩。

按平均两日的工作量一斤粮食来算,也就是,从民夫手中收一个大簸箩,付的价钱应该是十二分之一两。

这么少?李孟羲皱起眉头。

他顿时觉得,再按之前行军时的工薪计算方法来计算已经不合适了。

早前行军之时,民夫们白天是在行军,行军途中没办法干活的,只有夜里扎营时有那么一些时间去干活,因而行军之时,民夫们每日劳作的时间,实则只有晚上的个把时辰。

现在不同,现在是驻扎了,整个白天都能劳作,劳作时间充裕了数倍不止。

行军之时,五日能编一个大的树枝篓子,算下来,工时是两日一斤粮,一个大篓子两斤半粮的收购价格就很合适。

但扎营之后,熟练的民夫从早忙到晚,一天就能编一个大篓子。

再按行军时的价格,一个篓子两斤半粮的价,那等于是每天都得向民夫支付两斤半粮食,亏死了。

捕鸟用的麦秸簸箩非常简单,正因为太简单,制作工时非常少,再按计件来收购,似乎不怎么适合了。

军中现在的状况,连麦秸都不足的。

民夫们可以一天编四个簸箩,军中却没有足够的麦秸去由着民夫们造。

李孟羲眉头不展,陷入了沉思。

旁边,刘备关羽看李孟羲这个思虑的模样,以为李孟羲想到什么麻烦事了呢。

良久,李孟羲回过神来,“不收了。麦秸不够,粮食也太少。

这样,还是只说收两百个,收完不收了。

而后,借此引导民夫众人自己编箩自用。”

总之一句话,李孟羲准备白嫖了。

把麦秸发给民夫们,说收簸箩,却只说收两百个,民夫们加班加点紧赶慢赶的总的赶制出一万个簸箩,结果只收了两百个,剩下九千多个,就砸民夫自己个手里了。

这时,引导目的便完成了,这时再指导民夫们拿簸箩去做陷阱捕鸟,直接多了九千多个捕鸟工具。

方法很重要,要是不去全军收购,而是直接向民夫们发麦秸然后命令每人做一个簸箩,则民夫们有消极怠工之可能,有草草对付之可能,不能竭尽效率。

再有,若是以命令形式下达,还得很麻烦的着人检查,还得惩处未及时完成任务的人。

其中,民夫中还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编簸箩的,有人会残疾缺了一条手,有人根本不会编。

这要是分派任务,还得费大量精力去遴选。

还有,若当成任务往下分派,分派若是不均,有的人干活,有的人闲着,自然是会起怨言。

总之,以命令形式去强制,问题繁多,事倍功半。

反而,若以利诱之,不过是收两百只簸箩而已,却能引得民夫们全力忙碌,不用监管,不用处罚,民夫们为了早些编好簸箩早些换粮,生产效率爆发至百分之一百二十,这其中,也省了遴选的麻烦,也省了检查任务的麻烦,也省了分派不均的麻烦。

以利驱之,堪称是四两拨千斤,事半功倍。

于最后,李孟羲问刘备,“这编得一个五尺大箩,所需麦秸是多少?”

刘备答,“几大捧。”

李孟羲继续追问,“是几大捧?两大捧还是三大捧?”

刘备迟疑了一下,“三捧?”

李孟羲确认,“是三捧?”

刘备忍不住了,反问,“这有麦秸何事?”

原因是这样的,不同于之前行军之时让民夫们编草鞋的时候,编草鞋的时候,分发给民夫们麦秸的时候,一人塞一把两把就够了。

草鞋这东西小,所需麦秸不多,多一点少一点都能编,实在不够,路边野草多,行军的时候拔几根野草也就有的编了。

但是,不同于草鞋,簸箩这玩意儿非常大,消耗麦秸非常多,这不是随意发几把麦秸就够了的。再加上如今军中物资短缺,柴火紧巴巴的,麦秸同样也不足,在此情形下,分发麦秸便成了问题。

要是把麦秸全军均分,那好,每人都分得两把麦秸,可,编一个大簸箩得三大捆麦秸,这可好,虽然把大量麦秸发出去了,但一个簸箩都编不了,每人手里都可怜的两把麦秸,根本编不了簸箩。

所以,此时得用量子算法。

量子,能量的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便是量子。

同理,分麦秸的时候,得先算好编一个五尺簸箩所需的基本麦秸数量,然后成份分出去才行。

不然,哪怕把军中所有麦秸分出去。一个簸箩都没法产出。

这就是为什么,李孟羲非要扯着麦秸是两捧三捧不放一个劲追问的原因。

刘备讶然的看了李孟羲半天,被李孟羲的细微严谨惊讶了。

到底是用了三捧麦秸还是两捧麦秸,事关来日大事,刘备皱着眉头眉毛都拧巴到了一起,认真想了半天也不确定到底是三捧还是四捧。

捧也不对啊,捧有大有小,还是得用斤,用斤精准。

一时间,刘备想到许多,想到可以把编好的簸箩再加上刷下来的短麦秸一并称了,看有多重。

再有,明日可去柴草堆那里,派人把麦秸称好捆绑好,待用之时,一捆分一人。

刘备自动想明白了统计原理,他知道和麦秸之中,能用来编东西的长麦秸只是少数,此中有一个比例,既,一大捧麦秸中,能用于编东西的麦秸的干重是多少。

所以,刘备是把簸箩加刷下来的短麦秸还有叶子之类一起称量,这巧妙的算到了比例。

再者,刘备悟到了基本单位这个概念。

何为基本单位?

有些东西,少于一定数量一点用没有的。

比如麦秸,发于众人一根麦秸,这一根麦秸等于废物。

发给众人一把麦秸,这一把麦秸同样没用。

只有达到三把麦秸时,此时麦秸才够编一只草鞋,麦秸的基本单位数量,就是三把,少于这个数量,没意义。

还有,布匹也是。

假定军中有布千尺,士卒有五千人,此时分布该如何分?均分否?均分则一人只五分之一尺,这么小的一块布,当头巾都不够裹头,当绳子都不结实,几乎没用。

布非要到一尺才能当头巾,非要到三尺才能做个小衣,非要六七尺才能做一身衣服。

故,布的基本单位就是尺。

军中若赏赐布匹,宁可先分部分,日后再分部分,要确保每人最少分得一尺,也决计不全军均分每人分巴掌大一块。

此为,基本单位。

李孟羲则从中想到了,炮弹子弹有基数,冷兵器时代,有算基数的吗?

弓弩的话,多少算一个基数?一支箭?十支箭?一箭筒的箭?

还有,军粮的基数又该怎么算?

按顿?按天?按斤?

李孟羲觉得,军粮的基数应该是按单兵的负重能力所能携带口粮的限度来算的,也就是,假设单兵的负重一次可补充可支撑七天的口粮的话,那么,军粮的基数便是这个单兵七日口粮的数量。

建立基数的概念,大概是能方便管理方便统计和方便后勤的吧,李孟羲觉得。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