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纸甲工艺确定之后,李孟羲收拢了所有的桑皮纸,召来一大堆匠人,让匠人们一起帮忙折叠甲片。
一张大纸,经七次对折过后,层数多达一百二十八层,厚度跟麻将一样厚,哪怕是拿锤子砸上一阵,厚度依然有竹席那么厚。
不久,所有的纸张都折好了,得甲片三百余片。
李孟羲抽查着这些甲片,看着这些大小不齐的甲片,李孟羲意识到,如果要大规模制造纸甲,纸张的厚度和大小最好统一,不然甲片折成之后,大小参差,编缀艰难。
随后,把所有甲片打了孔洞,再按扎甲的软扎法一片一片把纸甲编起,一个时辰后,纸甲编成。
编成的纸甲样式跟大汉制式铁甲一样,为短身半袖无盆领短甲。
因纸甲甲片过大的缘故,三百余枚甲片编完了甲还剩下数十枚。
带上纸甲还有剩余的甲片,李孟羲准备出去找试甲,出了门撞见关羽,便邀关羽一起。
——
城外空旷处,竖起一只草人,把纸甲给草人穿上,百步外,弓弩手二十人拿力道不同的弓弩远远的对纸甲射击。
一阵箭雨过后,众人上前查看。
纸甲上,钉了七八支箭,边上地上还落着更多的箭失。
随意看了一眼,靶子上命中的箭失多是粗长的重箭重失,而地上落着的要细上一点。
只此一处,完美证实了箭道原理。正如重机枪之所以比步枪精准,是因其子弹射速高,因为子弹射速高,弹道就平直,因为弹道平直,子弹到达目标的路径就短,因为路径短,遭受阻力就少,从而受到的干扰就少,因而精准。
子弹如此,箭失也是如此,箭失的速度跟准确度成正比,因而强弓劲弩远比软弓轻弩精准。
一轮漫射,从轻巧的手弩到大黄弩,从猎弓到硬弓全都有,几十支箭射下来,中靶者,几乎全都是强弓强弩。
百步以外,这是精确射击的极限距离,但却并不属于杀伤力的极限,百步距离,弓弩杀伤力依然犀利。
纸甲上钉着的箭失一支支拔下来,仔细检查一番,所有的箭失都未能将纸甲贯穿。
李孟羲早就知道纸甲有防御力,对此结果,意料之中。
关羽则不然,看到纸甲竟然完全能抵御强弩,柔软脆弱的纸张能有这么强的防御力,这大出乎关羽的意料,关羽都惊讶了。
“如何?”李孟羲问关羽。
关羽点了点头,拎着纸甲看了又看,感慨道,“纸甲竟能坚实若此,大出所料。”
随后,继续测试。
由百步挪到八十步,进二十步,弓弩手二十人对着纸甲一阵乱射。
片刻后,暂止射击,再次上前查看。
此次,靶上中箭失十支,未有一支穿透甲片。
之后,再进至六十步,箭雨齐发,中箭失十二,未有透甲而过者。
至四十步时,有一支臂张弩恰巧射到了之前的箭孔里,然而绕是如此,纸甲仍然未被穿透。
至二十步,这已是极近距离了。
在此距离,不管是强弓还是强弩,威力能发挥的淋漓尽致,一阵箭雨过后,已经变得残破的纸甲上钉满了箭失,上前查看,此时,大黄弩终于把一个甲片射穿了。
可,虽是如此,虽是大黄弩射穿了纸甲片,箭失穿过甲片之后,继续前进了不到半个指节长。
按实战中的实际使用效果来看,箭失哪怕是正中心脏部位,只要箭头穿过皮肤穿深不足一厘米,那箭失就无法造成有效杀伤。再有,实战的时候,士卒会穿衣服的,麻布衣服也有一定韧性一定强度,也能阻挡一些箭失的力道,要是冬日,衣服穿的更厚实一些,穿透了甲片力道不足的箭失就更难以伤到人体了,还有,哪怕是身无存缕,人体的皮肤还有肌肉也有一定的防护能力。
总之,二十步距离,力道强劲的大黄弩虽然穿透了纸甲,但并未能造成有效杀伤。
至此,李孟羲也惊讶,纸甲的防护力竟然能比的上寻常铁甲了。
最后一轮测试,十步距离。
此时的纸甲已经换到背面了。
十步距离,弓弩齐发,中靶箭失一十有五。
再次上前查看,检查完所有中箭的痕迹,李孟羲发现了奇怪的事。
十步距离,大黄弩再一次把甲片贯穿了,但是,弩失把甲片穿透之后,斜向一边了,从本来垂直于甲胃的角度,斜着偏到了一侧。
这等于是,在实战当中,当箭失穿透甲片之后,箭头贴着胸口飞出去了。这样一支轨迹大变的箭失无法对人体产生大的伤害,贴着皮肤斜着侧飞的箭失,顶多会划破皮肤造成些皮外伤,而无法造成可怕的贯穿伤。
李孟羲以为,是箭失射偏了,可把甲片拆下来一层一层揭开一看,发现箭失并没有射偏,箭失落点笔直,可随着箭头把纸张一张张的穿透,箭头方向逐渐改变,最终,当穿透了一百二十八层甲片之后,箭失方向经过了一百二十八次改变后,方向已大变,早已不复垂直。
李孟羲皱眉看着手里破损的甲片,他颇感诧异,他不明白为何箭失会被甲片偏转了。
把这支偏转了箭失的甲片拿起和其他甲片对比,李孟羲发现了问题,他发现这个偏转了箭失的甲片相比其他甲片,松散了很多。
也就是,匠人在编的时候不认真,没有认真的把甲片压实,纸张层与层之间因此很松散。
这个发现让李孟羲不解,(难道纸张松散更容易偏转箭失吗?)
起身,看向关羽,“咱还得再试一次。”李孟羲说道。
——
桑皮纸已经没有了,不得不用其他的纸。
取来构树纸六十张,又令人树起木桩拉上长绳,把六十张质地分做两份均匀挂起。
两根长绳上,分别有三十张同样材质的构树纸,左边一根绳,三十张纸纸与纸之间挨的很近,纸与纸之间不过一厘米距离;在右边的绳子,纸与纸之间隔了半步距离。
而在纸张摆放的位置上,以厘米相隔的三十张纸最后一张纸,跟半步距离的三十张纸的最后一张纸,处于一条线上。
也就是说,厘米相隔的三十张纸放的很靠后,而半步相隔的三十张纸,从第一张纸到最后一张纸,总长十五步开外了。
测试开始,拿一把轻弩,隔二十步,先对左边绳子上挂的厘米相隔的三十张纸射击,休的一声,弩箭飞了出去。
一道黑影飞出,眨眼之间,箭失接近纸张,箭失在连穿十九张纸之后,挂在了当中。
前去检查,李孟羲发现从第一张纸开始,箭失穿透纸张的位置越来越靠下,箭头的角度越来越往一边偏,在地上十九张纸,箭头朝左斜着斜了几乎四十五度。
看来,纸张的层层阻力的确是会偏转箭失的方向。
随后,第二次测试。
第二次测试之时,依然是在二十步的地方,用轻弩对着纸张射击。
瞄准长绳上悬挂的大纸,李孟羲扣动了弩机,休的一声,弩箭飞出。
单张的构树纸很脆弱弩箭轻而易举的穿透了第一张纸,然后飞速飞向半步后的第二张纸,第三张纸,接着是第四张……
在电光火石之间,箭失到了终末,箭失坠落到了地上。
当李孟羲走到箭失坠落之处,他看到,箭失偏到了绳索的左侧两步远的地方,箭失钉在斜着钉在了地上。
抬头看了看,这是第十三张纸。
对比很明显了,三十张纸间隔一厘米悬挂着,箭失能够射穿十九张纸。
而三十张纸相隔半步远悬挂着,箭失仅能射穿十三张纸。
要知,两个对照组纸张放置的距离是不同的,厘米相隔的三十张纸放在最后边的地方,而半步相隔的纸张,从前到后长达十五步远。
也就是说,当箭失穿到透第十九张纸坠落的时候,只处于半途的位置,离最后的末尾还差四五步距离。
明明箭失飞行距离近了四五步,明明箭失力道理应更强,结果,穿透纸张的数量反而更少。
测试很明了了,当真是更疏松的纸张更容易改变箭失的方向。
十九张纸,防御力加起来也比不过一片铁甲片,然而,纸张虽比不过铁甲片,虽无法抵御箭失的冲击,却一点一点的把箭失的方向给改变了。
纸张虽然没有消耗多少箭失的动能,却把箭失偏转到一旁,让箭失钉在了地上。
李孟羲明悟,原来铠甲不需完全消耗掉箭失的力量,如果能把箭失的方向偏转,一样能大大消减箭失的杀伤力。
毕竟,箭失正着射在射在胸口上,会造成可怕的贯穿伤,而如果箭失斜着射在胸口,那按三角形定律,斜着射入的箭失,箭头斜着入肉一分,等价于垂直贯穿伤不足一分。直角三角形,直角边必然小于斜边。
李孟羲想到了坦克,据说,穿甲弹穿深最强的时候,是垂直射在装甲上的时候。
原来箭失也是一样,箭失穿透甲胃,穿透衣物,穿透皮肤与肌肉再伤及脏腑要害,其道理跟穿甲弹一样。
原来,除了要尽可能提高材料强度,尽可能多的消耗的箭失的动能,尽可能使箭失偏转,这原来也是极有效的防御策略。
李孟羲想到,坦克战车的对决当中,两辆坦克对轰,炮弹是直直的非常来的,炮弹是垂直于车体的,炮弹的角度无法改变。
但,山不过来,我便过去。
既然无法改变地方炮弹的角度,那反过来,改变自己车体的角度就行了。
于是,车体装甲改变,变成了倾斜装甲。
一百毫米厚度的倾斜装甲,等效于多少厚度的垂直钢板呢,这可以略做计算。
假设,装甲倾斜角度为四十五度。
那么,一颗炮弹射在四十五度的装甲上,等于需要穿透根号二倍一百毫米的钢板,根号二约等于1.414,也就是,一百毫米的四十五度倾斜装甲,等效于144毫米的笔直装甲。
只改变了角度,能让防御力提高数成。
李孟羲眼睛微动,他想到了能使纸甲都防御力瞬间提升数成的方法了。
问,铠甲面对的攻击,一般都是从什么角度攻击的?
一般,铠甲面临的最多的攻击是弓弩的直射。
也就是,此时箭失与直立的人体成锤子状态。
那么,假设能使纸甲倾斜,敌方的箭失射到倾斜的纸甲上,等于射到了更厚的甲具上,将更难以把纸甲射穿。
只需将纸甲倾斜起来,立刻能提高四五成防御,性价比太高了,值得一试。
为验证倾斜装甲的效果,李孟羲让人回城取来新纸两百张并门板两个。
不久后,士卒们抱着纸扛着门板来了。
李孟羲令士卒们把两个门板一个笔直竖起,一个斜着四十五度支着。
然后,拿绳子把一百张纸紧紧的捆在门板上。
斜着的门板捆纸一百张,笔直的门板也是百张。
接着,令人在十步外,平行对着纸张射击。
十步距离很近,连发两失,接连射中。
而后,李孟羲跟关羽一起到前查看。
垂直放置的一百张纸,箭失射穿了八十九层。
倾斜的门板上,箭失射穿了六十一张。
差距很明显,算了算,八十九除以根号二,除以1.4,大纸也是六十三,跟六十一相差不多。
李孟羲笑了。
果然,倾斜装甲对防御力的提升立竿见影。
随后,李孟羲便想,该如何让纸甲倾斜起来呢。
纸扎甲跟铁甲一样,结构松散,难以做成倾斜的模样,除非,加上支撑。
要加支撑,方法可太多了,可以用柳条竹篾来编出骨架,纸甲的最大优点是廉价便于生产,加上柳条和竹篾之后,工本太高。
所以,纸甲倾斜结构的最优解是,用纸张湖一个硬壳子,然后把甲绑上去,如此,可轻而易举的把纸甲约束成所需的倾斜形状。
四十五度的倾斜度似乎是最好,李孟羲便开始准备工具制造四十五度倾斜的纸壳子。
李孟羲按照自己对纸张的了解,他让木匠们以最快速度用木条钉一个模具出来。
良久之后,木匠们把模具做成了。
模具有了,李孟羲把一沓二三十张纸放进模具里,然后倒上水,使每张纸都湿润,纸与纸之间相互粘连在一起。
接着,把重物放在纸张上把纸张尽量压实。
约莫两刻之后,把重物取出,一个纸壳子已经成型了。
把纸壳子拿到火上烘干,烘干后的纸壳更加坚硬。
纸壳只是支撑,只是为了让铠甲倾斜起来,支撑不需要太大的强度,也不需提供多少防护能力。
但是来说,一个硬纸壳子,还是能提供不少防御力的。
李孟羲把纸甲取来,把纸壳子钻了几个洞,把已经残破不堪的纸甲套了上去草草绑在一起。
然后,妥了,本来形状随意的纸甲,紧贴在纸壳子上,被纸壳子束缚了形状,变成了一个上斜下收的撞角形状。
李孟羲把纸甲往身上套上,他低头看了一下,不由皱眉,好像倾斜角度太大了,铠甲向前高高的鼓起,都有些影响活动了。
人不是坦克,人体的小胳膊小腿的,撑不住四十五度倾斜的甲。
此时,李孟羲的模样非常滑稽,纸甲很大,又松松垮垮的,加了纸壳子之后,纸甲的胸腹部高凸着,大腹便便的模样,关羽看的笑得不行。
关羽走来,拿手敲了敲李孟羲胸前鼓鼓囊囊的胸甲,他笑问,“羲儿,为何把铠甲弄成这般模样?”
想了想,李孟羲给关羽解释着何为倾斜,又何为倾斜装甲,又为什么铠甲斜起来能增强数成防御。
在地上,李孟羲拿手指画了简单的三角形,以三角形的斜边和直边为例给关羽讲了起来。
“关将军,之前门板之上,一门板直立,挂纸百张,一门板斜起,也挂纸百张。
结果试射之时,都是二十步远,同一架弩,射直穿纸八十九,射斜才穿六十一。
这难道说,是纸有不同吗?非也,都是一般的纸,纸一样,只是斜度不同。”
李孟羲所说,关羽闻所未闻。
片刻前试射,也的确如此,斜纸比直纸更难射,关羽不由沉思起来。
思索片刻,关羽大致明白了此中道理,他看向李孟羲身上穿着的胸腹高突的铠甲,他问,“羲儿,胸甲穹窿成这样,可能便利?”
李孟羲摇了摇头,“不太便利。”
李孟羲低头瞅了瞅胸难看突兀,“我觉着,四五十度角度太大了,应收缩角度。”
纸甲的倾斜结构还不止斜度太大这一点,还存在的缺陷有,因为纸甲甲片太大,内里的纸壳子是上斜下收过度突兀的撞角形状的时候,部分甲片会正好卡在愣上卡在那里,让整个纸甲都没办法完全贴合支撑。
针对此一处,应该把撞角的形状改成上斜中弧下收的形状,这样过度就自然了,甲片不会再支愣着,能很好的贴合支撑物。
上斜中弧下收的结构十分复杂,要是用其他材料来做,会很麻烦,但用纸来做的话,只需造个模具,把纸塞进去,浇点水压上一压,直接就成了,方便快捷。
倾斜结构的不足除了结构突兀这一处缺点以外,还有,因铠甲胸腹处多了倾斜凸起,这就让铠甲前部有了更大面积,也就需要编甲的时候把前面编的更宽松,而要是把寻常的铠甲往上套,前边就会过于紧了。
所以,当用了支撑的时候,编甲方式也得改进,编甲的时候前边要留有足够空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