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的常规军备中,投掷兵器有手戟,有短梭镖,短枪,还有飞蝗石,飞镖飞刀等,但这些所有的能投掷伤敌的兵器,皆不适合作为使者的随身兵器。
使者随身剑器应是一种有剑的外形又利于投掷的异种兵刃。
李孟羲开始找人研发这种新型剑器了。
在匠人们忙着冶铁的时候,李孟羲找了长短大小各不相同的十几把剑器,然后到空旷处,立一靶子,实验飞剑术技巧。
以汉剑形制,汉剑全身都开双刃,剑身没有握持的地方,因而,要想投掷击出去,只能是抓着剑柄丢出去。
汉剑之飞掷技巧,一种是类似撒手锏的手法,把剑柄从手里撒出去,剑直直的飞出。
另一种,把剑跟飞斧一样的用法,把剑转着圈甩出去。
这两种掷剑手法,各有优劣,撒剑法精准,但是攻击距离太近,甩剑法飞的远,但是准头差劲。
不管哪种方法,攻击距离和准确度都极其有限。
靶子只十步远,士卒们抓着剑柄以各种姿势扔一次又一次,结果能命中的次数寥寥无几,哪怕是有人助跑起来,借着助跑的力量来投掷,剑器能投掷出的距离依然很短。
李孟羲在旁看的分明,汉剑不适合作为投掷兵器使用,汉剑丢出去,飞行过近,准确度太差,飞的也慢,这都是无解难题。
看来,除非世间真有仙人,除非真有人能以真气御剑,不然,飞剑术绝无可能。
到底何种剑形适合投掷,李孟羲不知,但要问何种器具适合投掷,毫无疑问,是标枪。
彷照标枪形状,做一种细长状的细剑,这大概是最适合用于投掷的剑形。
令人收拢了剑器,李孟羲回匠营去了。
匠人们已经把铁烧化正准备进行灌钢过程,李孟羲拦住了匠人们的动作。
“直接打造就好,不需灌钢。”李孟羲说道。
此番是要研制剑形,只打出个形状就行,不需太好质量。
李孟羲吩咐铁匠们,需要打一把剑身如快子一般细长的剑,要求,剑身从尖到柄一般粗细,不需加剑格,另,只需于尖部开刃,剑身不必开刃。
对于剑的尺寸,四尺长剑和三尺长度的剑,各打一柄。
按要求,不需冶铁,不需锻打,随便把剑打出外形就成。
细的跟快子一般的剑器,匠人们感觉极其奇怪,匠人们私下讨论为何要造这么细的剑,有见识的人说,估计军师想造的是传说中的鱼肠剑,鱼肠剑就是这般纤细。这个说法得到了匠人们一致认可。
两个时辰后,用生铁水打出来的“鱼肠宝剑”打好了,一根长四尺,一根长三尺。
跟要求的一样,剑宽只快子粗细,细的跟铁棍儿一样,剑从尖到柄,没有剑格和护手,通体一般粗细。
李孟羲拿起两根“铁快子”看了看,三尺剑还行,还算笔直,但是四尺长的那一把,可能过于长了,有点弯了。
把铁棍挥舞了两下试了试手感,抬头,看见匠人们一脸期待模样。
“嗯,很不错。”李孟羲笑着夸赞到。虚伪如他,明明就是两根丑的不能行的铁棍子,明明差劲,还说不错。
飞剑有了,李孟羲带着两根飞剑再次来到实验场地。
这次,依然是十步距离,使士卒拿着细长的飞剑投掷靶子。
一番投掷下来,对比惊人。
用汉剑投掷时,三十投不能中一,而拿细长的铁钎子投掷时,不管是捏着铁钎用投掷标枪的手法投掷,还是用丢飞斧的手法给甩出去,命中率能十中一二。
李孟羲看的心热,他也下去一试,拿起三尺长的铁钎,手捏当中位置,胳膊后撤,用力把胳膊往前一送,手一松,铁钎嗖的一声就直直的飞出去了。
一击未中,离草人还有两步距离的时候扎在地上了,虽未中,但手感极好。
随后,换另一种掷法,李孟羲捏着铁钎子一头,手引向背后,眼睛瞄准靶子,用力的把铁钎子往前一甩,呜!铁钎子打着转往前飞了出去。
只见,铁钎子在空中以极快的速度打着转嗖的一下就飞了好远,然后噗的一声扎在了草人上。
李孟羲微有惊讶,他本以为标枪式的投掷方法应该会更准,结果,用甩出去的方法又快又准,也不知,此中道理为何。
测试已经成功,轻盈的细长形状的飞剑,的确比普通剑器速度更快能飞的更远,且更容易命中目标。
接下来,该是进一步精确飞剑的外形了。
问,一支飞剑,有多少变量?
长度是一个变量,重量是一个变量,形状是一个变量,形状变量中,又分锥形的形状,扁平的剑形形状,扁平的剑形形状,又分快子宽的,一指两指宽的,等等不同的形状。
除重量,长度,形状,等等变量以外,还有重心也是会影响飞剑的飞行性能。
飞剑一器,可细究之处,至少四大类。
李孟羲思索良久,他拿起纸笔,写写记记,片刻之后,梳理明白了测试过程,他让匠人们去做数组模具。
第一组模具,铸造两种长短形状一模一样的飞剑,这两种形状长度完全一样的飞剑,一种用铁铸,一种用铜铸。两种飞剑,每种铸造十支。
铜铁两材,重量不一,此一组,测试重量不同飞剑的杀伤效能有何区别。
第二组,铸相同重量相同长度的铁剑两种,一种,剑身扁平,一种,剑身或四棱,或滚圆。此一组,测试剑身形状对飞剑性能的影响。
第三组,铸造两种重量相同,形状相同都是扁平形状的飞剑,但是一种剑身厚剑短,一种剑身薄剑长,以此两组飞剑,测试飞剑长短对性能的影响。
【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yeguoyuedu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第四组,测试重心。此一组,需铸造三十根飞剑,再于飞剑尖部,身部,尾部,各浇上一坨相同重量相同形状的铜水,由此来测试重心在前在中在后三种情况,到底哪种重心更利于投掷。
细算下来,四组测试,需造十个模具,造铜铁剑器一百余支,工量不少。
匠人们接了命令,忙碌去了。
因需要铸造铜剑,铁匠营缺铜,考虑到这一点,李孟羲令人去钱库装了半筐子铜币给抬到了铁匠营。
一群铁匠们正商量着该如何动工的时候,两个士卒抬着半筐钱随地放下,说了一声就走了。
匠人们过来,看到筐子里晃眼的钱财,匠人们心中都是感慨。
这不是第一次了,有需铜料的时候,军中缺铜,军师直接把钱装在大筐子,一送就是半筐一筐,送来也不管,由着用。
此中被信赖被重视之感,是所有匠人们生平所从未遇到过的。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李孟羲不惜钱财供应匠人,匠人们因此往往尽了十分心力。
恐有人偷摸拿钱,铁匠营管事儿的人走过来看着,管事儿的人蹲守在钱筐子里,手抓起一把五铢钱,撒掉,钱币落下的哗啦响声令他听得陶醉。
再抓起一把,又哗啦一声撒掉,匠营管事儿的人沉醉在铜钱的撞响声中。
匠人大多出于苦寒,大量的钱财对匠人而言是致命的诱惑。
管事儿的人在钱筐边的听了半晌的钱响,听到心满意足,他起身站起,目光再也没往钱上放,一个铜子儿都没拿。
匠人们需先造十个模具,这些个模具要求是,有的需要大小一样,有的需要长短一样,又有的,需要宽窄一样但是长短不一样。因为这些要求,模具制造难度不小。
其中有一组,要求做两种长度和重量一样的剑,一种剑身扁平,一种,剑身滚圆,只此一个问题,就让匠人们难为的不行。
一样长短的模具,好造,一样重的模具,也好造,可,一样长短又一样重的模具,这就难了。
匠人们一起商量了好久,有人提议,先把模具做出来,先把东西铸出来,铸好拿来称称,称完再把模具修一下。
只能如此,匠人们开始拿黄泥和细沙开始湖模具。
模具湖好,烘干,再在模子里铺上一层草木灰,化好的铁水从模具头部,中间,尾部,分三个孔倒进去,铁水灌满,一段时间后,冷却结束,铁件铸好了。
匠人们把所铸铁件拿出,再拿锉刀打磨了一番去掉了毛刺,把铁件修理完毕。
所铸的两根铁件,乃一般长短,一根是扁平形状,一根是圆柱形状。
两根铁件拿称上一称,发现重量相差足足有五钱重。
随后,匠人们把模具数次修改,每次修改之后,都重新铸造了一根样品,在模具修改的第六次之后,匠人们把样品拿称上称了量过后,发现两根铁件重量已经很接近了。
“差不多了吧?”一匠人看了看称星,说着。
“差不多了。”有人凑上来看了称,也附和。
“俺觉还差一点。”
“就是,差了点,要不再改改?别误了军师的事儿。”
秤杆称量的精度有其极限,难以精确细微,匠人们最终来找到李孟羲,让李孟羲决定要不要继续修改。
李孟羲本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匠人们一找过来,他意识到高精度的模具制造之难。
想了想,李孟羲给匠人们出了主意,“这样,你们找根棍,中间支起,铁件放两头,看哪边往下沉就是哪边重。”
此是天平法,天平可以比较出精微到数克的重量差别,而秤杆,难以如此精确。
匠人们回去,依法试之,果然,看着差不多轻重的两根铁件,放木棍上一试,重的那根总是下坠。
随之,匠人们拿锉刀把重的那根铁件打磨了数番,终于把多的那点重量减下来了。
在匠人们把铁件打磨完毕的同时,另一边,李孟羲已把天平制造相关给记录了下来。
每每,想探究一项技术的时候,总意外的延伸出另外的技术。
此番所延伸出的技术,就是天平。
天平相比秤砣精度稍微高上一些。
数十个匠人忙碌着,又是两个时辰之后,匠人把一百多根飞剑做了出来。
检查过所有成品,认真回想了一下测试流程,“走,”李孟羲对匠人们说道,“咱去试试。”
匠人们欣然相从。
几十个匠人还不够,李孟羲又让人去兵营里调来三百士卒参与测试。
为精确测试,草人不堪使用了。
因,草人无法测试投掷的力度,草人亦无法精确测试出落点,有时,飞剑命中在草人边缘位置时,都看不清到底有没有命中。
为取得精确数据,纸张便派上了用场。
李孟羲令人拿纸画上靶心,再于平地上起一堵黄泥软墙,然后,正式测试开始。
第一组,形状长度完全相同的二十根细剑,十根为铸铁,十根为铜制。
此一组,测试重量对飞剑杀伤性能的影响。
测试开始之前,李孟羲想了想,他觉得人力误差太大,因此应当选用另外的减少误差的方式。
另外的减少误差的方式乃是,找来一架强弩,固定好,把飞剑当成弩箭,射出去。
幸好飞剑的形状非常细长,跟弩箭接近,便于发射,若非如此,就没办法借用强弩。
十五步距离,令士卒以飞剑做失,激发强弩。
先是对铁质飞剑进行测试,铁质飞剑连射三十次。测试完毕,统计得命中土墙的次数有十九,命中土墙上贴着的靶纸的次数有五次,靶环数目相加为二十五分。
查看飞剑在土墙上留下的痕迹,飞剑插在黄泥软墙上,入土深度大约一个指节深。
随后,以铜制飞剑进行测试,同样是十五步距离,十支铜制飞剑,每支激发三次,也发射三十次。
三十次测试完毕,命中低矮土墙的次数,为二十二次,命中靶纸次数,为六次,靶环分数想加,为二十七分。
检查铜飞剑入土深度,铜飞剑扎在黄泥中的深度约为半指深。
李孟羲对比了两组数据,他略微感到奇怪。铜制飞剑更沉一点,在泥土墙上留下的痕迹更深一点,这倒好理解。但是,为何从数据来看,沉重的铜飞剑,命中率准确度比铁飞剑要更高。
重量跟精准度能竟然有什么特殊的的关系,李孟羲茫然。
李孟羲更倾向于是误差的关系,因为从数据来看,铜飞剑比铁飞剑的数据也好不了太多。
为验证到底是不是误差,李孟羲再次开启测试。
再次开始的测试,李孟羲准备每组测试三百次,多达三百次测试,应该能大幅度降低误差了。
多达三百次的测试,如果最后三百次测试之后,铜制飞剑的命中率依然比铁质飞剑要高,那么就很明了了,更重的飞剑,的确有精准度的优势。
想法很好,但现实总有意外。
当重新开启了测试,测试到一百多次的时候,强弩坏了,弩弦嘣的一声断裂了。
匠人们查看之后,说是铁剑太糙,把牛筋弦磨断了。
匠人们把所有的飞剑柄端拿锉子给打磨了一遍,以免再次造成弓弩的损坏。
测试不得不停止了。
此时,一个问题横亘面前,用强弩代替人力发力,能大大减少误差,但是强弩耐久不足,连续发射数百次,估计最后弩弦还是得断。而要是中途更换弓弩,两张弓弩力道不可能完全一样,这又是误差。
另外,一架弓弩,随着不停的激发,力道会逐步下降,这也是误差。
思来想去,李孟羲觉得,应该间次测试,既,第一支发射铁剑,第二支就发射铜剑,这样,就能让弓弩力道下降带来的误差降到最低。
思虑成熟之后,李孟羲令士卒再次对着靶子射击。
每射击一次,检查完入土痕迹,记完命中位置记录有无中靶,然后,再换另一种材质的剑。
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繁琐缓慢的测试着。
良久之后,当测试至三百次,铁剑与铜剑各试了一百五十次之时,李孟羲查看所收集的数据。
把三百个数据通体看了一遍,再一综合统计,发现,一百五十次测试,铁剑命中次数为二十九次,而铜剑,命中次数多达五十二次。
再看命中的质量,铁剑的二十九次命中中,平均命中分数大概是二环不到,而铜剑的平均在三至四环。
数据对比很明显了,不是误差,铜剑竟然真的有准确度上的优势。
拿起两根不同材质的飞剑掂量了几下,铜剑手感更沉重,而铁剑轻盈的多。
因为更沉重,所以,铜剑的准确度要比铁剑高上一节,但,这是为什么?李孟羲皱眉把手中的细长剑器翻来覆去的看,他想不明白。
丢下剑器,李孟羲拿出纸笔,认真把测试所得的结果记录了下来。
既然,更重的剑器在强弩激发之下,准确度更高,那如果换由人力来投掷,其实也是一样。
人力来投掷,更重的器械也会准确度更高,虽不知为何如此,但,数据就是这样的。
关于重量对飞剑性能的影响,已测试完毕。
由测试知,因重量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投掷武器准确度会随之增加,由此可知,飞剑的重量越重越好,越重命中率越高,且杀伤力就越大。
第一组测试完毕,随后,可是测试第二组测试。
第二组测试,乃是测试形状对飞剑性能的影响。
飞剑有两种不同形状,一种平扁的剑形,一种是滚圆的细铁棍的形状。
此一组测试,用了两种方法。
先是令士卒三百人一个接着一个上前投掷,记录投掷之后每人的成绩。
接着,用强弩发剑,再次测试。
在繁琐的测试结束,对比数据,发现铁棍模样的剑器,比之扁平模样的剑器,在投掷时,命中率高了一截。
两种投掷方法,不管是手捏正中标枪式投掷,还是飞斧式甩掷,都是铁棍式样的飞剑准确度高。
李孟羲对此有所猜测,他觉得,可能是铁棍形状的飞剑外形更简单,阻力更小的缘故。
随后,第三组测试,第三组测试乃是,测试长度。
两种铁剑,一般的轻重宽窄,只是,一种短且厚,一种长且薄。
按前边的方法,先让三百士卒人力投掷,记录三百数据,然后再用强弩激发,再记录大量数据。
于之后,把数据拿到一起一对比,李孟羲发现了问题。
长短不同的两种铁剑,命中率没有太大差别,但是,从投掷方式来看,标枪式投掷的时候,长剑命中率远高于短剑,而飞斧式甩掷的时候,短剑又比长剑命中率高。
到这里,两难了。
长剑跟短剑,在不同的投掷方式,各有优势。
可,剑器应该长了好,还是短了好,李孟羲拿不定主意。
当再结合杀伤效能来看,长剑按标枪式的投掷方法,其在泥墙上造成的深度,比短剑在泥墙上造成的深度更深。
也就是,同样重量的情况下,长剑用标枪式投法,杀伤力较短剑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