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中原土地承载之极限,必求开疆扩土以使扩地之速快于人口累积,而若西出横扫万国裹挟成百万之势以扩万疆之域,百万之军,世无能挡,可攻无不克,山川之隔,有工技为解,唯瘟疫若起,百万之势一朝尽成枯骨,可而今,防疫之法,也有了,待西出万里之时,再无忧扰。
逻辑整个闭环了。
——
自张榜日之后,城外流连忘返着络绎不绝的人,当中有科举士子,亦有众多百姓。
洛阳遇到数十年未曾遇过的盛事,群情热烈。
张榜之后连两日,洛阳城中议论纷纷的皆是科举考试的内容。
科举的一个隐秘作用开始凸现了,科举具有价值观引导作用,洛阳城中,不论贩夫走卒,还是能读书识字的人,不识字的人在街头巷尾热烈讨论农事匠作诸事,识字的人讨论经学数算兵略诸事,此番科考考察的学问极丰富,涉及极多,因此引起的讨论就涉及极广。
于城外张贴了满城试卷的目的,乃是示以公正。
连两日,参试的士子大多已把自己的试卷核对过了,并且对于所答是好是坏也基本知晓。
于张榜日过后的第三日,又有动作下来。
羽林军出城,在无数人的围观之下,把满城的试卷全部撤了下来,撤完近十万张卷,已耗用了快半个上午。
在城墙腾空之后,羽林军在城墙上又有动作。
自城垛上,匹练似的宽幅白绢一匹一匹抛下来,白绢上,写满着用朱砂所写的大字。
人们抬头视之。
一白绢上,当头写着,【经学科所取士子】
往下,是一个接一个的朱红名字。
经学科所取第一个士子的名字,洛阳人,孟光孟孝裕,高居经学冠位。
第二人,洛阳人赵义,经学亚位。
第三人,颖川人吴德,经学季位。
前三甲如此,往下,是密密麻麻的众多名字,一数,多达百人。
在中试者的名字公布出来的同时,羽林军把中试者的试卷一并贴到一旁,这次,百张试卷,贴的不高不低,以方便众人核查。
试卷方张贴好,围观的人群一拥而去。
众人去看此次高中官位的洛阳人孟光的试卷,孟光的试卷明明白白的张贴在那里。
不知有多少双眼睛盯着这张试卷在看,第一眼,众人见试卷写的满满当当,第二眼,看到试卷上的字写的整齐且字体俊秀,这初见,众人就服气了三分。
作为高中榜首之人,洛阳人孟光不仅收获了最多的关注度,同时也收获了最多的监督。
人们对着答桉,对着孟光所答,一个字一个字甚至恨不得一个墨点一个墨点去核对,核对完,众人无不心服,孟光所答真的极好,判卷判的也非常公正,没有任何一处有疑。
一批人走了,又来了一批人,又一次去盯着孟光的试卷去核对。
不久,又一批。
孟光及所有中榜士子,他们的考卷张贴出来,就是要示人以公正,而众人亲眼去核查亲眼去验证过,亲眼见到了公正,公正便由此深入人心,科举取才之法便由此为人所服。
数算卷,取士三十五人,才三十五人,人数远不如经学卷多,之所以如此,乃是诸考官觉得数算一卷众士子考的实在太差,好多人虽是命列于前,可答的算是一塌湖涂,因此,为顾忌科举威严,只精选数算一科当中成绩还算尚可的三十五人。
数算科所取三十五人,冠位洛阳人赵达,亚位洛阳人刘洪,季位洛阳王扑,及之后三二十人。
律法科,取百人。
水利科,取百人。
匠作取九十人,医术八十人,农政百人,兵略一科,取百人。
而武举一科,取士多达五百之众。
武举一科,没有试卷,只张贴了与试者的姓名籍贯。
在武举诸科中,高举榜首的多是同一个名字,气力一科,榜首王越,力提三百二十斤,纵跃一科榜首王越,攀跃榜首王越,奔袭榜首王越,角斗、骑术等等,榜首的皆是王越。
众人皆好奇,也不知这王越乃是何人,勇力如此出众。
张榜了,所取人才的名单终于公布了,无数人翘首以盼的最终结果终于揭晓了。
所有人都等着看最终结果,包括曹操和袁绍。
曹操和袁绍挤至经学一科中榜名单之下,昂头看着。
一轮名单看下来,榜中既无曹操名字,也无袁绍名字,本自我感觉良好的两人,下意识的就很不服。
他二人仔仔细细的又看了一遍,还是没有,不服,还带着三分失落,二人去察看一旁张贴的中试着的卷子。
两人带着不服,带着挑刺的心态去一个字一个字的去检查,想找到错漏之处,结果,连个墨点都没差的。
曹操着重看了榜首之人,又看了榜位之人,就是这榜尾之人,试卷答的也极其漂亮,这人有关诸子经典的所答,全答对了,没一个错的,就是最后一题,问为何三百年必有王者兴,这人答说,政事日废,政敝深积,又答王道乖张,骄奢淫逸,这一下就答中了两点,让曹操自叹弗如。
(洛阳,竟有如此多之高才!)曹操心中有些落榜失落的同时,又大为感慨。
连心高气傲的袁绍也一样沉默了,袁绍已看了多遍,人家答的确实好,确实真有本事。只是,榜上有很多名字很陌生,这让袁绍有些迷茫,袁绍自诩认得洛阳所有高才,可为何,榜上之人,默默无闻者比比皆是。
这便是科举的优势所在,科举之法,公平公正,此取才之法之下,学问高下,一眼分明,科举考察的是硬实力,某些因出身闻名,因非常之举闻名,因长袖善舞闻名之人,这些不因学问本身显着之人,在唯才是举唯学问是举的科举考试中,所有的水分全被挤出去了。
在科举考试中,那些因家世显赫从而声明卓着大有才名之人,跟那些出身低微名声因而不着之人,同在考场上,家世出身等与学问无关的额外因素,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