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大人……大事不好了,出大事了!”
一个兵士在辛评门外一边敲门一边大喊。
此刻,辛评正搂着小妾熟睡,他猛地睁开双眼,双眉紧皱,又扭脸看了看熟睡中白白嫩嫩的小妾,这才不耐烦地说道:“什么事?”
“出大事了!”
辛评烦躁地长出一口气,穿上裤子,掀开被子,起身下蹋,来到前厅。
“门没锁,进来吧。”
兵士推门而入,扑通一声跪在辛评面前:
“大人,东城门丢了!”
“啊?!怎么回事?东城门的防卫最稳固,怎么会丢呢!”辛评腾地跳起来,朦朦胧胧的睡意一扫而光,眼睛瞪得大如牛眼,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和迟疑不定。
“是……是敌军假扮颜良将军骗开了城门……”
“嗯?李准这小子干什么吃的,他眼睛瞎了吗!把他给本官绑了带过来!本官要剥了他的皮。”李准就是那个东城门校尉,名副其实,眼准枪准下手准,长年在邺城守护城门,东西南北几个城门他都待过。
辛评没想到他最放心的东城门居然失守了,他气得胸口郁结,欲哭无泪。
“大人,李校尉他……他战死了。”兵士低头哭泣,似乎在为李准的死悲伤。兵士在李准手下当差将近两年,对李准佩服有加,李准对他也不错——李准对手下的每一个兵士都不错。赵云领着骑兵冲进城门的时候,他刚好去小解,捡了一条命,这才有机会跑到辛评这里报信。如果没有他,辛评这会儿根本不会知道东城门失守。
“死了?……”
“是的,大人,东城门的兄弟们全都死了,周围驻扎的人马也被敌军清理了。”
辛评听到这顿觉双腿发软,头晕目眩,差点一头摔在地上。
“敌军竟这么厉害,看来邺城保不住了……本以为二十万人守邺城万无一失,怎料……”辛评面色煞白,自言自语地小声说,“李准守城失利,死了倒便宜他了!可怜我兄弟二人,怎么就一时糊涂领了守邺城这么个倒霉差事!”
“大人……”兵士疑惑地看了一眼辛评,问,“大人,现在怎么办?敌军很快就会杀过来了。”
“怎么办……你问本官,本官问谁去!唉——”辛评越想越难受,除了投降他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
“大人,当速速增兵,将敌人赶出东城门。”兵士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辛评双眼一瞪,呵斥道:“你懂个狗屁!赶紧滚。”
兵士脸色一暗,往屋外退去。
“等等,你去——”辛评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速速把辛毗大人与高干将军找来,前厅议事。”
“是,大人。”
兵士退出屋外,朝地上啐了一口:“什么东西!鼠辈!”
……
第二日傍晚。
袁绍大营。
几天的急行军,拖得盟军兵士疲惫不堪,人人无精打采。
曹操看在眼里,也不说破。
公孙瓒却是忍不了这样无脑的急行军,他冲进袁绍的大帐,在大帐里大声嚷嚷:
“袁公路,你懂不懂行军打仗?再这样下去,不用刘战来攻,盟军将不战而溃。”
袁绍老脸一黑:“公孙瓒,你应该称呼本将军盟主。身为将军,竟敢咆哮盟主大帐,该当何罪!来人,将公孙瓒拉下去重打五十军棍。”
声音落下,帐外立刻涌进来一队兵士,将公孙瓒围在中间。
锃——
一声尖锐的金属相击的声音响起,公孙瓒拔出长剑,怒道:“老子看尔等谁敢!”
说罢舞出一朵剑花。
兵士们大眼瞪小眼,不敢上前,他们身为袁绍部下,对袁绍的死对头公孙瓒还是相当了解的,他们知道公孙瓒说得出更做得出,要是真动起手来,赔上自己的小命,那可就亏大了。
袁绍双眼微眯,慢慢起身,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公孙瓒,难道你要违抗军令不成!”
“狗屁军令。分明是你心胸狭窄没有容人之量!”
“公孙瓒!你要造反吗?!”
袁绍最听不得这个,他自诩礼贤下士,广纳天下贤才,最恨别人说他无容人之量。为此,袁绍也做了不少表面文章,田丰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如果不是袁绍为了博得一个“能听人言,有容人之量”的好名声,田丰早死几百回了,袁绍打心眼里是痛恨与厌烦田丰的。
“哈哈!笑话!老子什么时候受你的节制了!何来造反一说?”
袁绍气得说不出话来,他本来要给公孙瓒一个下马威,现在却弄巧成拙,骑虎难下了。
大帐内一下子安静了,双方就这样僵持着,表面上剑拔弩张,实则都在等待着一个台阶。
忽然,帐外响起急促的马蹄声,声音越来越近。
恰在这时,曹操走进大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