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而言,张津跟这几位名流的关系还算是不错,但是有个例外,比如刘表跟他产生心结,时常用兵力对付他,甚至还在他去世后,还立刻派遣赖恭治理交州,来偷偷纳入势力范围,这表示刘表对于张津的态度是如此恶劣,并觊觎其管理范围。虽说他善于跟当时的名流相处,但是他跟部将的关系是处于不断恶化的情况,尤其在担任交阯刺史之后,这个问题更加严重,由于年年跟刘表交战,手下的部将们愈来愈怨恨他,甚至有擅自离开他的举动,最后,他才会落到被部将杀害的下场。
张津在治理交州这段时期,对于道教的程度达到无视圣贤的言训,甚至还废弃当今朝代制定的法律,由这二点就可以透彻地知道,他的崇拜行为是如此极端。并且,在头上裹着红头巾布、弹琴烧香,还阅读道教经典,更严重的,自以为依照这些方法就可以强化自己的兵力,反而,在最后遭来不可避免的命运。在小说当中,张津唯独在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斩于吉〉被提到过,在孙策被张昭和数十名臣子联署拜托别杀于吉时,而提到张津在担任交州刺史时,因过度迷信而惨遭被敌方所杀的事情,不过,依照时间来讲,孙策是在建安五年把于吉害死的,而张津是在建安八年才担任交州刺史,所以,张津的死比孙策杀于吉还得更晚,也不可能提到张津的死因。
在张津去世之后,朝廷也得知刘表因张津去世而派人治理交州的消息,而授予士燮担任绥南中郎将的诏书,请托他要观察交州底下七郡的情况,除此之外,曾经有人用张津生前的举止来作为发表看法的参考,例如,孙策曾用张津因迷信而导致被杀的例子,来反对底下的一些将士联合为于吉求得释放的请求,不过,依照时间点而言,张津不可能比孙策早去世,故此处存疑。另外,薛综担心继吕岱的下任交州刺史比不上吕岱来得佳,而写《上疏请选交州刺史》给孙权提供参考,其中认为张津因忽视部属的感受、对监督不严谨,以及威武不足,才遭到许多欺侮,注定逃不了被杀的命运。不过,许靖在写《与曹公书》表明他拒绝投靠于其麾下时,曾推荐张津是位可以协助朝廷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