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上的联姻还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张昭在孙氏政权后期,显然已经大权旁落,然诸葛瑾始终处于东吴政坛中心,没有遭受冷落,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那就是对他的主子孙权绝对忠心耿耿,他深谙君臣之道,把孙权的性格特点揣摩的一清二楚,并且从不当面顶撞主子,而是委婉劝解,并且多从自身找问题,比如《三国志》曾载他的好友校尉殷模因事触怒孙权,将被治罪,孙权手下臣子议论多不得要领,相反惹得孙权大怒,而诸葛瑾就很会说话,当孙权问他为什么一言不发时,他说殷模之所以犯罪,都是因为自己不能相互提醒勉励而获罪,如今主子不责备就已经惶恐不安了,怎敢多言?结果孙权不仅没有怪罪他,而且赦免了朋友殷模的罪过。
诸葛瑾有一个致命缺陷,那就是他的兄弟诸葛亮,和他各为其主,互为敌手,此极易引发政敌的攻讦和陷害,但是诸葛瑾对于此事的处理和火候的把握恰到好处,具有绝高的政治天分和智慧,不仅泯灭了政敌的攻击,而且消除了孙权的猜疑。主观上“联刘拒曹”是孙吴国策,但是即使是亲兄弟也是会有利益之争的,何况孙刘两家时友时敌,诸葛瑾深知自己的微妙处境,所以担任通蜀大使职责时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始终牢记着“领谁的俸禄替谁办事,吃谁的饭为谁出力”的最为现实的处世哲学。
《三国志》载“建安二十年,权遣瑾使蜀通好刘备,与其弟亮俱公会相见,退无私面。”也就是说,除了公事公办,诸葛瑾并没有因与诸葛亮的特殊关系,而出卖东吴利益。孙权对于诸葛瑾的信任正是在这样的反复试探,和不断的革命事业考验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而一旦建立,就稳如磐石,君臣之间毫无芥蒂,甚至连一些比较过分的玩笑也时常上演,而诸葛大哥时常是孙权取笑的对象,对此这位敦厚的大哥坦然接受,一笑了之。
诸葛瑾如此一个别无他长的外乡人,颠沛流离、寄人篱下,且深受孙权宠信,就不怕在江东士族云集的东吴受到其他才俊的嫉恨和陷害吗?他不怕,因为他做得太好了,既不恃宠邀功,也不欺压良善,更难得的是他从来都是低调做人,也低调做事,他的谨小慎微堪比他兄弟诸葛亮,诸葛家族世属金字招牌就是小心谨慎,此亦被诸葛大哥发扬光大了。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从不授人以柄,当他的朋友朱治、殷模、陆逊等人被多疑的孙权相继治罪时,他安然无恙,甚至就连他的亲家张昭后期也遭受冷遇时,他却隆恩日甚,诸葛家族的深深烙印“小心谨慎”,即使是在他的晚年,也被发挥的淋漓尽致,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名盛当世,孙权深为器重,然诸葛瑾却时常忧虑,认为儿子不是保家之子,迟早会出事。
诸葛瑾人生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他让他的主子孙权从内心发出真诚的感慨,这位非同一般的三国时叱咤风云的雄主,说过这样一句话,“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以常人难以达到的高度实现了他人生的最高境界,君臣无猜,和谐相处,高官厚禄,享尽人间富贵。
诸葛瑾,集诸葛亮的谨慎,鲁肃的忠厚,张昭的沉稳于一身,当然他的身上也集中体现了三国时候文官政治术的成熟和圆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