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龙,字虞佐,号渔石,浙江兰溪人,官至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卒赠少保,谥号文襄。著有《易经大旨》、《群忠录》、《黔南集》、《江右集》、《关中集》、《晋阳集》及《淮阳集》,今存《渔石集》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郯城盗贼横行,唐龙督兵镇压,斩首三百余级,贼人大怒合兵来攻,唐龙利用碗口长柄诸炮又歼灭精锐六十余人,因功升任云南监察御史。宁王之乱平定,唐龙被派往赈灾。由陕西提学副使升任山西按察使,升任太仆寺卿,不久又升任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诸府。任间奏罢淮西民户代养官马种牛,废寿州正阳关榷税,免通州、泰州虚田租及漕卒船料,民感其德。
陕西大灾,数百万人受饥,且边境连连告急。唐龙临危授命,领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军务,兼理赈济,解救了数十万濒临死亡的饥民,并且绥靖三边。后任刑部尚书,彻查大猾刘东山构陷张延龄株连140人的大冤狱,正了刘东山的罪。后调南京刑部尚书,旋改吏部。
因一个小案“引疾不报”,而被宰相夏言罢黜为民,出都门三十里,卒于馆,年70岁。时严嵩与夏言同为首辅,夏言罢唐龙,严嵩连一句话也没有说,可见严嵩与唐龙的关系也仅此而已。夏言何许人也?他是江西贵溪人,与严嵩同乡,前期维新庶政有称,与严嵩是死对头,仅仅因为“龙故与严嵩善”,就把功勋卓著的一品大员、70岁的唐龙削职为民,可见为朋党之私多么心狠手辣。
夏言亦因朋党之祸,被“弃市”下场可悲。皇帝直接下诏为唐龙平反复职,赠太子少保,谥文襄,赐祭葬,彻底恢复名誉。二十多年后,隆庆皇帝还两次亲题匾额“学术精深”,“忠勤端亮”,赐与唐龙后代,悬于兰溪唐文襄祠中。